科创板公司达500家总市值近6万亿 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2-12-28 11:37:44 来源:环球网
万丈高楼平地起。科创板从首批25家企业起步,精耕细作三年多,汇聚500家“硬科技”企业,形成六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式发展格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近半。科创板在助力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自立自强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推动科技、产业与资本高水平循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2月28日,萤石网络、清越科技上市。至此,科创板公司达500家,IPO募资额合计7594亿元,总市值近6万亿元。
而今,站在“500家”的全新起点,上交所表示,科创板将继续坚守“硬科技”定位,乘势而上,努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硬科技”定位清晰
“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近半
坚守“硬科技”定位,三年来,科创板汇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标杆性公司和潜力企业,已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和软件等先导产业集群化发展,助力稳链补链固链强链。
一方面,科创板汇集一批细分领域标杆企业。据统计,截至12月27日,科创板7家公司市值突破千亿元,47家公司市值超300亿元,中芯国际、天合光能、大全能源、金山办公、时代电气、联影医疗等一批行业标杆企业相继涌现。
另一方面,科创板“专精特新”型企业数量占比近半,积极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产业链的安全稳定。据统计,245家科创板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占科创板公司总数的49%,占注册制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总数的61%,23家科创板公司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24家公司主营产品被评为“单项冠军”产品。
此外,科创板公司持续加码研发,彰显“硬科技”底色。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强度居各板块之首。据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金额为681.1亿元,同比增长33%,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平均为16%;研发人员总数已超过15万人,近四成公司实控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实控人拥有博士学历的公司超过120家;平均每家科创板公司拥有发明专利120项。
以研发投入为支撑,科创板公司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等方面崭露头角。如支持一批科技企业加快进口替代,助力一批自主技术“出海”竞争,推动一批科技产品带动消费升级。申万宏源分析师林瑾表示,超过五成的科创板企业实现了进口替代,其中,新材料领域中实现进口替代的科创企业占比高达63.93%。
依托资本市场赋能,科创板公司上市后扎根科创,深耕主业,业绩稳定较快增长,成长性凸显。据统计,三年来(以2018年为基数),科创板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三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25%、63%和52%。
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王亚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预计未来科创板将吸引更多企业上市。国家政策驱动下,越来越多的高端制造、新能源、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优质科创企业有望在科创板上市。
畅通科技、产业与资本循环
投资者结构不断优化
自成立以来,科创板沿着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方向,持续深化改革,完善发行定价机制,不断优化交易机制,加大回报投资者力度,吸引专业机构和长线资金流入,与国际市场的双向开放渠道日益通畅,市场监管筑牢防线,市场生态持续优化。
科创板持续推动创新要素向“硬科技”企业聚集,支持创投机构“投早、投小、投科技”。据统计,近九成科创板公司上市前曾获得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支持,平均每家公司获投约9.3亿元。另外,科创板特有的询价转让机制,进一步优化创投退出渠道,形成“募投管退”良性循环。目前,累计已有30家公司51批股东通过询价转让减持,总成交额达247亿元,机构投资者与早期投资人有序接力,促进科技、资本与实体经济的高水平循环。
“不少科创板上市公司科技和成长属性突出,在发展初期更需要资金的强力支持,而科创板给这类企业提供了科创融资的高效平台。”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10月底,科创板做市商机制正式启动,截至12月27日,14家科创板做市商累计完成106只股票备案,覆盖87只科创板股票,占科创板股票总数的17%。市场波动性明显降低,定价效率不断提升。
随着市场生态持续优化,科创板投资者结构不断优化,专业化机构投资者积极增配科创板个股。据统计,截至今年前三季度,科创板公司基金股东持有流通股比例和持仓流通市值占比分别为23%和32%。其中,ETF指数基金规模增长尤为迅速。科创50ETF已成为次于沪深300ETF、中证500ETF和上证50ETF的境内第4大宽基ETF品种,是今年吸引资金最多的指数,占今年ETF市场净流入资金的20%。
“科创ETF是改革创新的重要品种,一开始就备受投资者关注,科创50ETF规模大幅增长,证明了市场认可度和接受度。”陈雳表示。
同时,科创板股票日益受到国际投资者青睐。50只科创板个股已被纳入富时罗素、MSCI、标普指数三大国际指数,今年以来科创板外资合计交易金额占比逾10%,持有市值占比近4%。
科创板公司也积极回报投资者,通过分红回购、全面召开业绩说明会等方式,增加投资者获得感。据统计,科创板公司三年来累计实施现金分红546.77亿元,累计已完成股份回购金额59.06亿元,与投资者共享创新发展及业绩增长的成果。
从“一企一价”到“优企优价”
估值体系逐步完善
在科创板制度体系设计中,发行承销是重要一环。其中,新股的估值定价直接关系发行人、投资者、中介机构的切身利益,是注册制改革的难点,也是市场各方关注的焦点。
据统计,自2019年7月份科创板设立以来,新股发行估值定价整体合理,有力支持科技公司上市融资。已上市500家科创板公司的发行市盈率区间为7倍至1737倍,中位数为45倍。相比注册制之前主板平均23倍的定价水平,科创板定价更为市场化,创新机制发挥积极效用,实现了“一企一价”。
尤其在询价新规实施后,科创板“抱团压价”现象显著缓解,“优企优价”进一步形成。今年以来,122家科创板首发上市公司发行市盈率中位数为69倍,募资总额2514亿元,中位数15亿元,六成上市公司首日股价实现不同程度上涨。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创板的估值体系逐步完善,从“一企一价”到“优企优价”,未来估值体系将更加完善,更加市场化、系统化。
上交所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注册制改革、完善科创板新股发行承销机制,进一步促进资本、科技与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12月28日,萤石网络、清越科技上市。至此,科创板公司达500家,IPO募资额合计7594亿元,总市值近6万亿元。
而今,站在“500家”的全新起点,上交所表示,科创板将继续坚守“硬科技”定位,乘势而上,努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硬科技”定位清晰
“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近半
坚守“硬科技”定位,三年来,科创板汇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标杆性公司和潜力企业,已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和软件等先导产业集群化发展,助力稳链补链固链强链。
一方面,科创板汇集一批细分领域标杆企业。据统计,截至12月27日,科创板7家公司市值突破千亿元,47家公司市值超300亿元,中芯国际、天合光能、大全能源、金山办公、时代电气、联影医疗等一批行业标杆企业相继涌现。
另一方面,科创板“专精特新”型企业数量占比近半,积极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产业链的安全稳定。据统计,245家科创板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占科创板公司总数的49%,占注册制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总数的61%,23家科创板公司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24家公司主营产品被评为“单项冠军”产品。
此外,科创板公司持续加码研发,彰显“硬科技”底色。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强度居各板块之首。据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金额为681.1亿元,同比增长33%,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平均为16%;研发人员总数已超过15万人,近四成公司实控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实控人拥有博士学历的公司超过120家;平均每家科创板公司拥有发明专利120项。
以研发投入为支撑,科创板公司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等方面崭露头角。如支持一批科技企业加快进口替代,助力一批自主技术“出海”竞争,推动一批科技产品带动消费升级。申万宏源分析师林瑾表示,超过五成的科创板企业实现了进口替代,其中,新材料领域中实现进口替代的科创企业占比高达63.93%。
依托资本市场赋能,科创板公司上市后扎根科创,深耕主业,业绩稳定较快增长,成长性凸显。据统计,三年来(以2018年为基数),科创板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三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25%、63%和52%。
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王亚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预计未来科创板将吸引更多企业上市。国家政策驱动下,越来越多的高端制造、新能源、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优质科创企业有望在科创板上市。
畅通科技、产业与资本循环
投资者结构不断优化
自成立以来,科创板沿着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方向,持续深化改革,完善发行定价机制,不断优化交易机制,加大回报投资者力度,吸引专业机构和长线资金流入,与国际市场的双向开放渠道日益通畅,市场监管筑牢防线,市场生态持续优化。
科创板持续推动创新要素向“硬科技”企业聚集,支持创投机构“投早、投小、投科技”。据统计,近九成科创板公司上市前曾获得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支持,平均每家公司获投约9.3亿元。另外,科创板特有的询价转让机制,进一步优化创投退出渠道,形成“募投管退”良性循环。目前,累计已有30家公司51批股东通过询价转让减持,总成交额达247亿元,机构投资者与早期投资人有序接力,促进科技、资本与实体经济的高水平循环。
“不少科创板上市公司科技和成长属性突出,在发展初期更需要资金的强力支持,而科创板给这类企业提供了科创融资的高效平台。”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10月底,科创板做市商机制正式启动,截至12月27日,14家科创板做市商累计完成106只股票备案,覆盖87只科创板股票,占科创板股票总数的17%。市场波动性明显降低,定价效率不断提升。
随着市场生态持续优化,科创板投资者结构不断优化,专业化机构投资者积极增配科创板个股。据统计,截至今年前三季度,科创板公司基金股东持有流通股比例和持仓流通市值占比分别为23%和32%。其中,ETF指数基金规模增长尤为迅速。科创50ETF已成为次于沪深300ETF、中证500ETF和上证50ETF的境内第4大宽基ETF品种,是今年吸引资金最多的指数,占今年ETF市场净流入资金的20%。
“科创ETF是改革创新的重要品种,一开始就备受投资者关注,科创50ETF规模大幅增长,证明了市场认可度和接受度。”陈雳表示。
同时,科创板股票日益受到国际投资者青睐。50只科创板个股已被纳入富时罗素、MSCI、标普指数三大国际指数,今年以来科创板外资合计交易金额占比逾10%,持有市值占比近4%。
科创板公司也积极回报投资者,通过分红回购、全面召开业绩说明会等方式,增加投资者获得感。据统计,科创板公司三年来累计实施现金分红546.77亿元,累计已完成股份回购金额59.06亿元,与投资者共享创新发展及业绩增长的成果。
从“一企一价”到“优企优价”
估值体系逐步完善
在科创板制度体系设计中,发行承销是重要一环。其中,新股的估值定价直接关系发行人、投资者、中介机构的切身利益,是注册制改革的难点,也是市场各方关注的焦点。
据统计,自2019年7月份科创板设立以来,新股发行估值定价整体合理,有力支持科技公司上市融资。已上市500家科创板公司的发行市盈率区间为7倍至1737倍,中位数为45倍。相比注册制之前主板平均23倍的定价水平,科创板定价更为市场化,创新机制发挥积极效用,实现了“一企一价”。
尤其在询价新规实施后,科创板“抱团压价”现象显著缓解,“优企优价”进一步形成。今年以来,122家科创板首发上市公司发行市盈率中位数为69倍,募资总额2514亿元,中位数15亿元,六成上市公司首日股价实现不同程度上涨。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创板的估值体系逐步完善,从“一企一价”到“优企优价”,未来估值体系将更加完善,更加市场化、系统化。
上交所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注册制改革、完善科创板新股发行承销机制,进一步促进资本、科技与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文交所资讯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 科创板公司达500家总市值近6万亿 推动高水2022-12-28
- 年内409只上市新股累计发行募资5759亿 科创2022-12-27
- 多地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 加大企业融资支2022-12-27
- 已上市24只REITs公司发行规模合计超780亿 2022-12-27
- 央行开展大规模逆回购操作 维护年末流动性2022-12-27
- 资本市场高质赋能制造业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2022-12-27
- 个人养老金试点满月 每家银行金融产品都不2022-12-27
- 第26届长春冰雪节130项冰雪活动全面开展 2022-12-26
- 内蒙古第十七届阿尔山冰雪节2022-12-26
- 洪泽区:抢抓机遇强链补链 打造百亿级产业地2022-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