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瑞:建设好世界文化名城的文化客厅
2022-10-18 11:56:50 来源:中国文化报
宋瑞:建设好世界文化名城的文化客厅,从旅游发展角度来看,博物馆作为城市的文化客厅,对于提升城市魅力和促进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管是历史悠久的知名博物馆,还是现代时尚的新建博物馆,近年来都在不断完善陈列展览、游客服务、视频影像和文创产品。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是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指示,引领我们从政治高度、时代高度、历史高度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系统回答。根据党中央赋予的城市战略定位,近年来,北京大力加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牢牢把握“都”与“城”的关系,紧紧围绕实现“都”的功能来谋划“城”的发展。
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方面,北京遵循“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总体框架,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突出“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对以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为核心的首都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经过多年努力,北京正在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魅力之城,并朝着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阔步迈进。
博物馆是城市的文化客厅,它既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也是形成和提升城市魅力的重要载体。作为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博物馆以其丰富的藏品、专业的陈列、系统的解说和多样的展览为载体,形成一个个独具特色、充满魅力的公共文化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到地方考察,都会抽时间到博物馆走一走、看一看,目的是更好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沿革。”北京是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著名古都,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在博物馆建设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北京已有注册博物馆204家,是全世界博物馆资源最多的城市之一,业已形成多学科、多层次、广布局的博物馆体系和纵横有序、经纬交织的博物馆布局,每年接待观众超过8000万人次。近年,北京又明确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目标。
从城市发展角度看,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就是着眼于“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四个服务”水平提升,探索构建首都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正在成为处理“都”与“城”关系的重要抓手,成为“疏整促”优化提升的关键环节,成为推动首都文化事业提质增效、释放增长潜力、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随着这一建设步伐的加快,北京博物馆在体系布局、机制体制、服务效能、藏品管理、文物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展。腾退后的文物古建、老旧厂房等空间用来兴办博物馆,不同层级、不同属性、不同类型的博物馆不断涌现,生态博物馆、智慧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等新的形态日益多元。展览环境及藏品保管条件普遍得以改善,高新科技手段应用更加广泛,不少博物馆错峰开放、延时接待;围绕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生活圈,博物馆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博物馆展览和活动向高端化、融合化、集约化、国际化发展,博物馆与社会的互动更加频繁。令人欣喜的是,“建设博物馆之城”还被写入北京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根据规划,“十四五”末期北京将实现每10万人拥有1.2家博物馆、博物馆数量超过260家的目标。在数量增加的同时,北京博物馆的层次、质量、结构、布局和影响力也将不断提升。
从旅游发展角度来看,博物馆作为城市的文化客厅,对于提升城市魅力和促进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的博物馆名城同时也是旅游名城。卢浮宫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古根海姆艺术馆对其所在的巴黎、伦敦、毕尔巴鄂等城市而言均具有标志意义。对于北京而言,建设博物馆之城,既是落实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北京城市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博物馆对城市旅游的带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博物馆作为城市的文化标志和文化客厅,自身便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从雄伟壮丽的故宫博物院,到通州大运河畔拔地而起的“运河之舟”,这些特色各异的博物馆是北京的城市名片和核心吸引物。不管是历史悠久的知名博物馆,还是现代时尚的新建博物馆,近年来都在不断完善陈列展览、游客服务、视频影像和文创产品。其中的先行者还将建筑、藏品、展陈等彰显博物馆特色的文化要素与表演、餐饮、购物等旅游服务要素深度融合,更好地满足访客需求,使其以舒适的方式获得知识滋养、艺术熏陶和精神体验。另一方面,博物馆也通过品牌和溢出效应在更大范围内对城市旅游产生带动作用。博物馆对于城市旅游的促进,不仅局限于院墙之内,还可拓展至社区、景点、酒店、地铁、车站、整个城市乃至其他城市,也不仅体现为物理空间的拓展,更涉及价值辐射的放大。“故宫以东”系列主题游中,游客可在故宫之外体验“寻迹”“跃动”“腔调”“骑迹”,感受“我家住在紫禁城”。“漫步中轴线”,跟随由艺术名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文化专家学者、北京土著等组成“文化主理人”体验地道北京味儿,到酒店品尝“传国宝玺”“琉璃如意”等下午茶。借此,人们得以充分体验和品味这座城市的文化韵味与独特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北京作为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包容的城市气质、创新的文化成果。这个城市本身就是一座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巨大的活态博物馆。展望未来,伴随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步伐的加快,北京依托“两轴三带”建构的博物馆之城轮廓将更加清晰,地标性大型博物馆群落将建成开放,中国长城博物馆、国家自然博物馆、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奥运博物馆等一批代表性的现代化博物馆会拔地而起,一批陈列在街巷、民居中的小微型特色博物馆也将不断涌现。由此,一个展陈丰富、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博物馆发展新格局将呼之欲出。北京,这座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的千年古城,将以博物馆之城为抓手,建设好它的文化客厅,吸引更多八方来客。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是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指示,引领我们从政治高度、时代高度、历史高度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系统回答。根据党中央赋予的城市战略定位,近年来,北京大力加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牢牢把握“都”与“城”的关系,紧紧围绕实现“都”的功能来谋划“城”的发展。
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方面,北京遵循“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总体框架,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突出“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对以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为核心的首都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经过多年努力,北京正在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魅力之城,并朝着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阔步迈进。
博物馆是城市的文化客厅,它既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也是形成和提升城市魅力的重要载体。作为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博物馆以其丰富的藏品、专业的陈列、系统的解说和多样的展览为载体,形成一个个独具特色、充满魅力的公共文化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到地方考察,都会抽时间到博物馆走一走、看一看,目的是更好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沿革。”北京是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著名古都,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在博物馆建设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北京已有注册博物馆204家,是全世界博物馆资源最多的城市之一,业已形成多学科、多层次、广布局的博物馆体系和纵横有序、经纬交织的博物馆布局,每年接待观众超过8000万人次。近年,北京又明确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目标。
从城市发展角度看,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就是着眼于“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四个服务”水平提升,探索构建首都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正在成为处理“都”与“城”关系的重要抓手,成为“疏整促”优化提升的关键环节,成为推动首都文化事业提质增效、释放增长潜力、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随着这一建设步伐的加快,北京博物馆在体系布局、机制体制、服务效能、藏品管理、文物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展。腾退后的文物古建、老旧厂房等空间用来兴办博物馆,不同层级、不同属性、不同类型的博物馆不断涌现,生态博物馆、智慧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等新的形态日益多元。展览环境及藏品保管条件普遍得以改善,高新科技手段应用更加广泛,不少博物馆错峰开放、延时接待;围绕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生活圈,博物馆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博物馆展览和活动向高端化、融合化、集约化、国际化发展,博物馆与社会的互动更加频繁。令人欣喜的是,“建设博物馆之城”还被写入北京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根据规划,“十四五”末期北京将实现每10万人拥有1.2家博物馆、博物馆数量超过260家的目标。在数量增加的同时,北京博物馆的层次、质量、结构、布局和影响力也将不断提升。
从旅游发展角度来看,博物馆作为城市的文化客厅,对于提升城市魅力和促进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的博物馆名城同时也是旅游名城。卢浮宫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古根海姆艺术馆对其所在的巴黎、伦敦、毕尔巴鄂等城市而言均具有标志意义。对于北京而言,建设博物馆之城,既是落实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北京城市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博物馆对城市旅游的带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博物馆作为城市的文化标志和文化客厅,自身便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从雄伟壮丽的故宫博物院,到通州大运河畔拔地而起的“运河之舟”,这些特色各异的博物馆是北京的城市名片和核心吸引物。不管是历史悠久的知名博物馆,还是现代时尚的新建博物馆,近年来都在不断完善陈列展览、游客服务、视频影像和文创产品。其中的先行者还将建筑、藏品、展陈等彰显博物馆特色的文化要素与表演、餐饮、购物等旅游服务要素深度融合,更好地满足访客需求,使其以舒适的方式获得知识滋养、艺术熏陶和精神体验。另一方面,博物馆也通过品牌和溢出效应在更大范围内对城市旅游产生带动作用。博物馆对于城市旅游的促进,不仅局限于院墙之内,还可拓展至社区、景点、酒店、地铁、车站、整个城市乃至其他城市,也不仅体现为物理空间的拓展,更涉及价值辐射的放大。“故宫以东”系列主题游中,游客可在故宫之外体验“寻迹”“跃动”“腔调”“骑迹”,感受“我家住在紫禁城”。“漫步中轴线”,跟随由艺术名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文化专家学者、北京土著等组成“文化主理人”体验地道北京味儿,到酒店品尝“传国宝玺”“琉璃如意”等下午茶。借此,人们得以充分体验和品味这座城市的文化韵味与独特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北京作为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包容的城市气质、创新的文化成果。这个城市本身就是一座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巨大的活态博物馆。展望未来,伴随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步伐的加快,北京依托“两轴三带”建构的博物馆之城轮廓将更加清晰,地标性大型博物馆群落将建成开放,中国长城博物馆、国家自然博物馆、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奥运博物馆等一批代表性的现代化博物馆会拔地而起,一批陈列在街巷、民居中的小微型特色博物馆也将不断涌现。由此,一个展陈丰富、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博物馆发展新格局将呼之欲出。北京,这座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的千年古城,将以博物馆之城为抓手,建设好它的文化客厅,吸引更多八方来客。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文交所资讯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 深入挖掘和丰富大运河文化内涵 让大运河文2022-12-07
- 以恰当创意提供差异化精神体验 唤起对美的2022-12-07
- 良渚遗址玉器鸟纹频现:良渚玉器鸟立高台图符2022-12-07
- 紧贴时代脉搏 把握时代主流 铸就文艺精品2022-12-02
-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申遗2022-12-02
-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2022-11-30
- “艺海拾遗”系列非遗展演活动:精准对接需2022-11-29
- 用全新方式讲述国潮文化——河南卫视“剧2022-11-29
- 历经千百年,今朝更耐看:齐鲁大地推动非遗保护2022-11-29
- 时代交响—全国优秀乐团邀请展演:展现当代海202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