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艺术

“艺海拾遗”系列非遗展演活动:​精准对接需求,提供优质文化服务

2022-11-29 11:30:02  来源:中国文化报
“艺海拾遗”系列非遗展演活动:​精准对接需求,提供优质文化服务,在青少年专场中,孩子们在吹弹奏唱中体验非遗,在和乐而歌里聆听非遗。有学生说:“我们老师在课堂上也讲非遗,但今天看了表演和展览,我更加理解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有一个非遗活动,参加一次,还想参加第二次、第三次,久久回味;有一个非遗活动,不仅能让人们直观地认识非遗,还愿意亲身体验;有一个非遗活动,既有表演,也有陈列展,让人直呼尽兴……这就是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联合中国煤矿文工团举办的“艺海拾遗”系列非遗展演活动。该活动从7月16日至11月6日共举办了9场,包括曲艺展演、民族乐器展演、民歌专场、青少年专场等不同主题活动,每场演出时长约1小时,共有59个各具特色的节目。本次活动线上、线下参与人数累计达万余人,其品牌影响力还在持续发酵。

让非遗项目“活”起来

作为开馆展,“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一直备受关注,而“艺海拾遗”则运用了创新的文艺表达方式来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久生命力,与开馆展中的“旷古遗音”“万方乐奏”“粉墨传奇”等板块动静结合,把非遗展示从展厅延伸到舞台。活动将非遗元素、文艺表演及现场导赏创意性相结合,通过乐器演奏、曲艺表演、二十四节气相关诗词吟诵和赏析、民歌曲调演唱,艺术化再现非遗项目,让非遗项目变得可听、可看、可感、可知,将非遗项目“活态”呈现。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苏丹表示,当今,文化活动想让人感动,并主动介入,需要营造独具感染力的氛围,创造一种新形象,这样才能争取更多人关注。

节目单上,记者看到了民乐代表性曲目,有琵琶名曲《飞花点翠》《海青拿天鹅》《月儿高》、笙独奏《凤凰展翅》《孔雀开屏》、古琴独奏《幽兰》《乌夜啼》、二胡名曲《寒宫秋月》《二泉映月》、古筝《高山流水》,还有人们喜闻乐见的曲艺节目如快板《花唱绕口令》、双簧《欢天“戏”地》《憋死牛》、相声《出口成章》《八扇屏》、川剧《变脸》、评书《韩信分油》,各地民歌《桃花红杏花白》《走西口》《鸿雁》《沂蒙山小调》《花儿与少年》,以及表现二十四节气的诗词如《汉宫春·立春日》《春夜喜雨》《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观沧海》《冬至》等,可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为了让观众在短时间里了解非遗项目的特点,活动方在节目单上下足了功夫。“进一步挖掘非遗的精彩之处,每个节目都是我们精心挑选的代表性作品。”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社会服务部主任李妍介绍,首场演出开场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冯卓慧做项目导赏,介绍非遗项目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创新等内容;其余场次演出请中国煤矿文工团评书表演艺术家王玥波以评书的方式幽默诙谐地介绍曲目、乐器的特点。之后艺术家进行展演,中间还穿插互动环节,比如在快板的节目里,邀请观众上台与艺术家一起表演。出乎意料的是,观众配合得非常好。从观众的眼神和表情中,能看出大部分群众对非遗并不陌生,而且非常喜欢,部分非遗项目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他们的生活。
也有观众跟李妍说:“原来总听‘非遗’这个词,听完专家的讲解、看完演出,现在终于知道什么才算是非遗了……”

尤值一提的是节目川剧《变脸》,精彩的表演引得在场观众连连喝彩,很多人直呼“太神奇了”。李妍说,通过这样的“活态”演示,唤起了大家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增强了文化自豪感。

创新探索群众喜爱的非遗活动

巧妙的展演结合,“艺海拾遗”让非遗项目真正走入了群众心里。

近年来“古琴热”兴起,很多观众看完古琴节目演出后,又特意去展厅观看“旷古遗音”的展览,欣赏不同时期的古琴,看琴的制作及琴谱等。有观众说:“通过导赏介绍和现场表演,深刻理解了古琴艺术作为非遗项目的原因,以及它成为非遗项目的过程。在这种展演结合、互动互补的语境下,我对古琴艺术的理解和认知更加深入。”

在青少年专场中,孩子们在吹弹奏唱中体验非遗,在和乐而歌里聆听非遗。有学生说:“我们老师在课堂上也讲非遗,但今天看了表演和展览,我更加理解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我愿意参与到非遗项目的传承中。”

在与观众的交流互动中,李妍也深刻体会到,非遗项目的展演工作一定要做到位,而非停留在表面,才能达到活动的效果和目的。同时,每场活动结束后,他们都会复盘,探讨活动环节中的每个细节,看看哪里存在缺陷,讨论细致的弥补方案,一点点地不断积累。

“我们的票基本在10秒钟内就被抢光了,有的群众好几次抢不到票,还特意打来电话询问情况。”李妍说,尤其是后几场,活动有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后,票几乎都是“秒光”。

有位预约成功的观众还开心地和工作人员分享抢票经验:“我在恰当的时间,专门在网速最优的环境中‘守株待兔’,提高命中率。”观众对这项活动的倾心程度可见一斑。

▲ 本文图片均为“艺海拾遗”系列非遗展演活动现场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供图
因为前几场“艺海拾遗”的供不应求,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特意启动了移动端的视频号和抖音号,以及馆内中央大厅的屏幕,实现“线上+线下”大小屏联动,实时直播展演活动,让没有抢到票的观众可以同步收看,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观演需求。

观众对“艺海拾遗”的追捧还体现在很多细节里。李妍介绍,有的观众没抢到票,电话咨询馆方如何能抢到票;还有许多观众把精彩的演出瞬间拍下并发在微信朋友圈,把喜悦和精彩分享给更多人。9场演出下来,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公众号大量“涨粉”,培养了一群粉丝。

李妍表示,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一直在非遗项目展示、非遗的活态传承及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持续探索。“艺海拾遗”系列活动为非遗的保护、传承开辟了一条新路径,让非遗“活”起来,走进群众的生活中。

看到群众满意的眼神,作为工作人员的李妍感到特别欣慰。她说,群众的需求就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动力,也为其工作指明了方向。准确把握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切实根据百姓需求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才能不断打磨出更好的品牌活动。未来还要在这条路径上继续探索、深入挖掘,提供群众喜爱的公共文化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李妍表示,目前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正在打造非遗的基本陈列展,利用高科技如裸眼3D、全息投影、三维造景、虚拟成像、VR等手段,在仿真的环境中集展演、视频、互动于一体,呈现非遗项目;探索更多立体化、艺术化、趣味化的方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文化内容和服务,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文交所资讯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Copyright © 2011-2022 www.caezx.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文交所资讯网 版权所有

邮箱:404873470@qq.com   联系电话: 0371-55337102   传真: 0371-55337102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1500199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未标注"本站原创"的新闻均来自网络,旨在服务网民传播信息,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