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的文化价值及申遗意义
2022-07-15 08:38:03 来源:中国文化报
试论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的文化价值及申遗意义,以御窑申遗为契机,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深度凝练历代陶瓷技术、陶瓷文化内涵,有助于铸就具有现实意义的陶瓷文化制度,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陶瓷文化遗产传承机制。
江西景德镇御窑厂始于元代设“浮梁瓷局”,明清时期建立起监管、生产于一体的御窑厂,数百年间一直是景德镇制瓷业的中心。古时,御窑主要为皇室烧造精美的瓷器,在中国陶瓷历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页。御窑器物因烧制要求高、产量稀少而成为皇室专用品,少数用于皇帝赠赐。特别是御窑生产的彩瓷,不管是日用器皿还是陈设器皿,均使用凝厚材料,精心施绘在瓷器上,质地晶莹,微微凸起,堪称是御窑器物中的精品。2020年,景德镇市组建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确定了御窑厂的申遗文本。2021年,景德镇市人民政府与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了《景德镇御窑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三年行动计划及任务分工表(2021—2023年)和2021年工作要点》,该计划也被列入国家《“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
御窑厂代表景德镇传统陶瓷技术的高度
御窑器物的精美得益于在烧造瓷器的工艺性,御窑厂有着当时最优秀的工匠、最好的原料,以及充足的资金、精湛的技艺扶持,督陶官负责监制御用瓷器,因此,景德镇瓷业也达到了古代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以御窑制瓷工艺为代表的景德镇陶瓷技术文化具有以下三大特征:
首先是技术成熟工艺精细。梁同书《古窑器考》有云:“其规范,则定、汝、官、哥、宣、成、嘉靖、佛郎之好样,萃于一炉。其彩色则霁红、矾红、霁青、粉青、冬青、紫、绿、金、银、漆黑、杂彩,随宜而施。其器,则规之、万之、廉之、挫之。或崇,或卑,或侈,或弇,或素,或彩,或堆,或锥。”景德镇御窑通过精湛的制瓷技艺仿造历代名窑、名家之作,将人工与材料之巧妙发挥到极致。陶瓷烧造技术的全面成熟,不仅是颜色釉、彩料装饰品种的丰富,也大量创新出新的器型,制作工艺与内涵更加丰富和复杂。
其次是技术传承封闭而专制。御窑厂是明清时期从官营瓷厂中脱离出来专为皇家烧造瓷器的窑厂,主要以满足皇室对各类瓷器的需求。御窑烧造仅服务于皇室,更为讲究瓷器的工艺性、艺术性与趣味性。《陶冶图》一书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阐述了清乾隆年间瓷器制造之所以能达到顶峰,主要原因也在于“英继其后,任事最久,讲求陶法,於泥土、釉料、坯胎、火候,具有心得”。古代御窑烧造瓷器还处处体现出对皇权专制的渗透,其制造技术讲究精细,标准苛刻。御窑制瓷有着极强的工艺性,是为最大限度符合皇帝的意图,加之专项资金的扶持,使得烧造可以不计成本,以保证上供瓷器的品质。这其中,最精湛的技术为少数人所掌握,技艺传承存在一定的封闭性,因此,也难免出现技术随着时间流逝而消亡的情况。同时,封闭性的技术传承,也制约了御窑器物扩大生产。
其三是以工匠精神为文化内涵。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千百年来,无数陶瓷工匠的辛勤劳作成就了景德镇瓷都的地位。在漫长的制瓷历程中,这些匠人不仅为世人留下了精美绝伦的传世瓷器,也为后人留下了智慧结晶之陶工“工匠精神”,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陶瓷文化所蕴含的工匠精神一方面表现在陶瓷工匠对陶瓷制造技术的开拓上,比如,童宾为烧成龙缸不惜以身作柴、以骨作薪的舍我牺牲精神;唐英奉命督陶,放下官架子与陶瓷工匠同吃同住,学习制瓷技艺的不耻下问精神。另一方面,工匠精神还表现在追求技术创新上,历代景德镇瓷工匠都勤于创新,使得历朝历代都有新品,这其中当然也体现了历代景德镇陶瓷工匠的变革精神。只有真正了解与正确认识陶瓷工匠的精神主体,我们才能更好地分析景德镇陶瓷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与影响因素,这对于推动景德镇陶瓷技术和陶瓷文化发展以及社会发展也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御窑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价值
御窑厂申遗有利于巩固和完善景德镇陶瓷技术和陶瓷文化体系。御窑文化遗产是景德镇陶瓷技术和陶瓷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陶瓷技术和陶瓷文化理论体系又是御窑厂申遗的基石。御窑厂申遗就是为了进一步保护陶瓷技术和陶瓷文化的传承、培植,维护技术和文化的历史性与创造性,创新陶瓷技术和陶瓷文化传承的形式与传播路径,从而促进我国的陶瓷技术和陶瓷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御窑厂申遗有利于保护传统陶瓷生产遗迹。御窑文化遗产见证了陶瓷技术和陶瓷文化对于景德镇瓷业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御窑在生产基地的选址规划、建筑物和构造物的建造、生产工具的改进、工艺流程的设计和器物制造的更新等方面具有现实价值。只有保护好不同发展阶段具有突出价值的御窑文化遗产,才能给后人留下相对完整的景德镇瓷业发展轨迹。
御窑厂申遗有利于为御窑文化遗产注入活力,推动景德镇陶瓷技术和陶瓷文化的创新发展。要想让御窑文化遗产活起来,必须在保护的同时加强对遗迹的活化和利用,让御窑文化遗产对当代景德镇社会生产与生活发挥价值。御窑悠久的制瓷历史与精湛的制瓷技艺为景德镇陶瓷技术和陶瓷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历史积淀,周边历史街区也是传承陶瓷技术和陶瓷文化的理想场所,为景德镇陶瓷业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外部环境。技术、文化与创意开发可在历史空间里长期共存、相得益彰,有利于促进陶瓷业的全面发展。
此外,御窑厂申遗有利于陶瓷文化制度的构建。御窑文化遗产充分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官民窑制度文化,以御窑申遗为契机,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深度凝练历代陶瓷技术、陶瓷文化内涵,有助于铸就具有现实意义的陶瓷文化制度,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陶瓷文化遗产传承机制。
[涂彦珣系景德镇陶瓷大学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戴亚鹏系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工程师,郁永彬系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为20YS40)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为21LS11)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本文系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编号为YG2021072)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编号为19ZD24)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江西景德镇御窑厂始于元代设“浮梁瓷局”,明清时期建立起监管、生产于一体的御窑厂,数百年间一直是景德镇制瓷业的中心。古时,御窑主要为皇室烧造精美的瓷器,在中国陶瓷历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页。御窑器物因烧制要求高、产量稀少而成为皇室专用品,少数用于皇帝赠赐。特别是御窑生产的彩瓷,不管是日用器皿还是陈设器皿,均使用凝厚材料,精心施绘在瓷器上,质地晶莹,微微凸起,堪称是御窑器物中的精品。2020年,景德镇市组建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确定了御窑厂的申遗文本。2021年,景德镇市人民政府与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了《景德镇御窑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三年行动计划及任务分工表(2021—2023年)和2021年工作要点》,该计划也被列入国家《“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
御窑厂代表景德镇传统陶瓷技术的高度
御窑器物的精美得益于在烧造瓷器的工艺性,御窑厂有着当时最优秀的工匠、最好的原料,以及充足的资金、精湛的技艺扶持,督陶官负责监制御用瓷器,因此,景德镇瓷业也达到了古代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以御窑制瓷工艺为代表的景德镇陶瓷技术文化具有以下三大特征:
首先是技术成熟工艺精细。梁同书《古窑器考》有云:“其规范,则定、汝、官、哥、宣、成、嘉靖、佛郎之好样,萃于一炉。其彩色则霁红、矾红、霁青、粉青、冬青、紫、绿、金、银、漆黑、杂彩,随宜而施。其器,则规之、万之、廉之、挫之。或崇,或卑,或侈,或弇,或素,或彩,或堆,或锥。”景德镇御窑通过精湛的制瓷技艺仿造历代名窑、名家之作,将人工与材料之巧妙发挥到极致。陶瓷烧造技术的全面成熟,不仅是颜色釉、彩料装饰品种的丰富,也大量创新出新的器型,制作工艺与内涵更加丰富和复杂。
其次是技术传承封闭而专制。御窑厂是明清时期从官营瓷厂中脱离出来专为皇家烧造瓷器的窑厂,主要以满足皇室对各类瓷器的需求。御窑烧造仅服务于皇室,更为讲究瓷器的工艺性、艺术性与趣味性。《陶冶图》一书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阐述了清乾隆年间瓷器制造之所以能达到顶峰,主要原因也在于“英继其后,任事最久,讲求陶法,於泥土、釉料、坯胎、火候,具有心得”。古代御窑烧造瓷器还处处体现出对皇权专制的渗透,其制造技术讲究精细,标准苛刻。御窑制瓷有着极强的工艺性,是为最大限度符合皇帝的意图,加之专项资金的扶持,使得烧造可以不计成本,以保证上供瓷器的品质。这其中,最精湛的技术为少数人所掌握,技艺传承存在一定的封闭性,因此,也难免出现技术随着时间流逝而消亡的情况。同时,封闭性的技术传承,也制约了御窑器物扩大生产。
其三是以工匠精神为文化内涵。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千百年来,无数陶瓷工匠的辛勤劳作成就了景德镇瓷都的地位。在漫长的制瓷历程中,这些匠人不仅为世人留下了精美绝伦的传世瓷器,也为后人留下了智慧结晶之陶工“工匠精神”,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陶瓷文化所蕴含的工匠精神一方面表现在陶瓷工匠对陶瓷制造技术的开拓上,比如,童宾为烧成龙缸不惜以身作柴、以骨作薪的舍我牺牲精神;唐英奉命督陶,放下官架子与陶瓷工匠同吃同住,学习制瓷技艺的不耻下问精神。另一方面,工匠精神还表现在追求技术创新上,历代景德镇瓷工匠都勤于创新,使得历朝历代都有新品,这其中当然也体现了历代景德镇陶瓷工匠的变革精神。只有真正了解与正确认识陶瓷工匠的精神主体,我们才能更好地分析景德镇陶瓷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与影响因素,这对于推动景德镇陶瓷技术和陶瓷文化发展以及社会发展也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御窑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价值
御窑厂申遗有利于巩固和完善景德镇陶瓷技术和陶瓷文化体系。御窑文化遗产是景德镇陶瓷技术和陶瓷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陶瓷技术和陶瓷文化理论体系又是御窑厂申遗的基石。御窑厂申遗就是为了进一步保护陶瓷技术和陶瓷文化的传承、培植,维护技术和文化的历史性与创造性,创新陶瓷技术和陶瓷文化传承的形式与传播路径,从而促进我国的陶瓷技术和陶瓷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御窑厂申遗有利于保护传统陶瓷生产遗迹。御窑文化遗产见证了陶瓷技术和陶瓷文化对于景德镇瓷业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御窑在生产基地的选址规划、建筑物和构造物的建造、生产工具的改进、工艺流程的设计和器物制造的更新等方面具有现实价值。只有保护好不同发展阶段具有突出价值的御窑文化遗产,才能给后人留下相对完整的景德镇瓷业发展轨迹。
御窑厂申遗有利于为御窑文化遗产注入活力,推动景德镇陶瓷技术和陶瓷文化的创新发展。要想让御窑文化遗产活起来,必须在保护的同时加强对遗迹的活化和利用,让御窑文化遗产对当代景德镇社会生产与生活发挥价值。御窑悠久的制瓷历史与精湛的制瓷技艺为景德镇陶瓷技术和陶瓷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历史积淀,周边历史街区也是传承陶瓷技术和陶瓷文化的理想场所,为景德镇陶瓷业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外部环境。技术、文化与创意开发可在历史空间里长期共存、相得益彰,有利于促进陶瓷业的全面发展。
此外,御窑厂申遗有利于陶瓷文化制度的构建。御窑文化遗产充分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官民窑制度文化,以御窑申遗为契机,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深度凝练历代陶瓷技术、陶瓷文化内涵,有助于铸就具有现实意义的陶瓷文化制度,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陶瓷文化遗产传承机制。
[涂彦珣系景德镇陶瓷大学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戴亚鹏系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工程师,郁永彬系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为20YS40)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为21LS11)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本文系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编号为YG2021072)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编号为19ZD24)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文交所资讯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 深入挖掘和丰富大运河文化内涵 让大运河文2022-12-07
- 以恰当创意提供差异化精神体验 唤起对美的2022-12-07
- 良渚遗址玉器鸟纹频现:良渚玉器鸟立高台图符2022-12-07
- 紧贴时代脉搏 把握时代主流 铸就文艺精品2022-12-02
-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申遗2022-12-02
-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2022-11-30
- “艺海拾遗”系列非遗展演活动:精准对接需2022-11-29
- 用全新方式讲述国潮文化——河南卫视“剧2022-11-29
- 历经千百年,今朝更耐看:齐鲁大地推动非遗保护2022-11-29
- 时代交响—全国优秀乐团邀请展演:展现当代海202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