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艺术

线上线下“双演”合璧 为传统戏曲“吸粉”

2022-09-09 08:58:37  来源:中国文化报
线上线下“双演”合璧 为传统戏曲“吸粉”,除了戏曲本身的魅力和本届艺术节对参评作品线上线下推广支持之外,戏曲类剧目“吸粉”的一大重要因素还来自创演团队对作品的精心打磨。

8月2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戏剧院创演的彩调剧《新刘三姐》于天津武清影剧院精彩亮相,拉开第十七届文华奖戏曲类剧目展演帷幕。作为主办方之一,天津承接了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七届文华奖参评(戏曲类)剧目展演任务,来自全国各地院团精心打磨的参评好戏在天津大剧院、武清影剧院、滨湖剧院等多个剧院轮番上演。生旦净丑、唱念做打,一部部用心用力用情打造的精品,让天津观众尽享戏曲魅力。

此外,本次艺术节创新传播路径,利用“互联网+”模式,搭建起集成化展示、分众化传播的演播直播平台矩阵,对文华奖、群星奖参评作品展演同步直播。通过不同景别的镜头切换,线上观众可以获取更丰富的视角,既能直观感受舞台整体的场景氛围,也能清晰地看到演员妆容、动作乃至细微表情等艺术处理,同时还可以随时留言点赞,与评论区其他网友交流互动,形成更为广泛的社会参与面。

“十三艺节”期间,仅湖南花鼓戏《山那边人家》一部剧目在文旅中国云演播工作室等直播平台的总观看量就达到1115.76万人次,京剧《母亲》总观看量更是超过1700万人次,为传统戏曲艺术“疯狂吸粉”,引得网友纷纷点赞留言,直呼“这么豪华的阵容,真是‘神仙打架’”“太过瘾了,一口气看遍这么多剧种”“意犹未尽,再刷‘亿’遍”……

赓续红色血脉 讲好中国故事

本届文华奖戏曲类参评剧目中,涌现了大量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如越剧《枫叶如花》、琼剧《红旗不倒》、京剧《母亲》《风华正茂》、锡剧《烛光在前》等,通过艺术化的创演,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光辉历程。同时,也有彩调剧《新刘三姐》、黔剧《腊梅迎香》等现实题材的作品,反映中华儿女拼搏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图景,抒写新时代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演出结束后,很多观众表示被前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感动、感染。“泪目”也成了同步直播的网络平台上网友弹幕留言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江苏常州市锡剧院创演的锡剧《烛光在前》,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张太雷同志及妻儿前仆后继奔赴革命,两代烈士为国捐躯的感人故事。对于这部戏,有位网友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戏中张太雷先生讲了一句话:‘我想让天下再也没有挨饿的孩子,再也没有辍学的少年,再也没有绝望的母亲。’前辈您看呐,这盛世如您所愿。”

同样引爆观众“泪点”的,还有武汉京剧院创演的京剧《母亲》。该剧讲述了“20世纪最奇异的妇人”、女革命家葛健豪的传奇故事。还在上大学的小闫看完直播告诉记者:“真的太感动了,看到葛妈妈在那样动荡的年代,年过半百还在学习进步,我觉得自己没有任何理由‘躺平’。演出结束后我感觉浑身充满斗志,我们这一代也要奋勇拼搏,对得起前辈们用鲜血换来的美好生活。”

剧种题材丰富  展现戏曲魅力

除了题材丰富,本届艺术节的参评剧目涵盖剧种同样丰富,既包括京剧、越剧、豫剧、评剧等观众相对熟知的剧种,也包含花鼓戏、莆仙戏、赣南采茶戏等北方观众难得一见的地方戏种。如此戏曲盛宴,让线上线下的戏迷朋友过足“戏瘾”,也吸引了更多来自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乃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

来自德国的留学生托马斯,在连续观看了几场参评剧目展演后,对中国传统戏曲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如此表达自己的感受:“虽然听不懂(唱词),但我大受震撼。”托马斯告诉记者,以前在线下剧场听过京剧和昆曲,通过这次展演直播,让他知道原来中国还有这么多的戏曲剧种。托马斯尤其喜欢福建省莆仙戏剧院创演的莆仙戏《踏伞行》:“虽然不理解具体唱词,但我听懂了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我被他们深深地感动了。伟大的艺术可以跨越国界。”

除了戏曲本身的魅力和本届艺术节对参评作品线上线下推广支持之外,戏曲类剧目“吸粉”的一大重要因素还来自创演团队对作品的精心打磨。天津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杨秀玲在看完京剧《风华正茂》后表示:“戏中人物众多,可以说是一组英雄人物的群像,写好不易,塑造好更难,所以创作团队采取‘画龙点睛’的手法,将复杂的叙事线索精简化、突出化,重点塑造了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杨昌济、杨开慧、文七妹等几位主要人物,巧妙地归入不同行当,让角色焕发出动人光彩。”

创新表达方式 融入现代生活

在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重要精神的指引下,广大戏曲工作者坚守传统戏曲“四功五法”艺术形式,同时积极推动戏曲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通过创新表达方式,融合新媒介、新技术,让传统戏曲可以更好地紧跟时代步伐,融入现代生活。本届文华奖参评剧目展演,就是近年来戏曲“守正创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现。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与四川省川剧院联合创演的川剧《草鞋县令》,讲述了清朝嘉庆年间四川什邡县令纪大奎,带领百姓根治什邡水患的故事。为了更生动地展现主人公清廉朴实、仁德亲民的形象,主创团队突破传统戏程式,大胆借用合唱、伴唱、对唱等音乐形式,丰富了戏曲音乐的表现力,为观众带来更加饱满立体的视听享受,获得线上线下观众一致好评。来自天津音乐学院的青年教师胡筱铮评价:“这部戏在唱腔之外的歌唱,充分考虑到川剧的音乐风格和韵味,与剧情浑然一体,相得益彰,自然而流畅,同时拓展了戏曲表演的音乐视野。不失为在传统创新剧目中进行的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这样的尝试也在豫剧《大河安澜》《解忧公主》、花鼓戏《山那边人家》等剧目中展现,这些都为戏曲艺术的未来增添了更多鲜活的生命力。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文交所资讯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Copyright © 2011-2022 www.caezx.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文交所资讯网 版权所有

邮箱:404873470@qq.com   联系电话: 0371-55337102   传真: 0371-55337102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1500199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未标注"本站原创"的新闻均来自网络,旨在服务网民传播信息,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