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艺术

七十年正青春:庆祝北京曲剧命名七十周年系列展演圆满落幕

2022-09-08 10:16:42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七十年正青春:庆祝北京曲剧命名七十周年系列展演圆满落幕,北京曲剧走过了很多坎坷,但是我们如今也站在了70年的新起点上,站在了新时代,我们要更好地去把握时代特点,发展北京曲剧、传承北京曲剧。


▲北京曲剧《四世同堂》剧照

近日,随着北京曲剧《茶馆》在北京长安大戏院的演出结束,为期一个月的“庆祝北京曲剧命名七十周年系列展演”圆满落幕。

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几代北京曲剧人为观众集中奉献了《正红旗下》《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8个剧目17场演出,以浓郁的京味儿讲述着历史变迁中的北京城、北京人。

作为北京唯一的地方剧种——北京曲剧,70年来历经风风雨雨,在守正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广采博收、薪火相传。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新中国成立初期,曹宝禄、魏喜奎、顾荣甫、尹福来、关学曾等几位各有才华的曲艺人聚在一起,因不满足于原本由一人在台上以第三人称讲述故事的表演形式,便出现了“解放新剧”,后由马少波建议为“曲艺剧”。1952年,人民艺术家老舍的剧本《柳树井》成功演出,“北京曲剧”这一剧种名称也在老舍的提议下正式诞生了。

作为新兴剧种,同时又是北京地区出现的唯一地方戏曲剧种,政府十分重视北京曲剧的发展。北京市曲剧团团长崔迪回忆道:“当时彭真市长认为,新兴剧种要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剧场。”于是,在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决定把广德楼剧场改造成一个小剧场,定名为“前门小剧场”。剧场建成之后便成了北京市曲剧团演出的固定场所。《杨乃武与小白菜》《啼笑因缘》《骆驼祥子》等剧目在前门小剧场创排,北京曲剧迅速成长。

1957年,周恩来总理在前门小剧场观看了北京曲剧《杨乃武与小白菜》。“周总理看完之后特别喜欢,觉得北京曲剧这个剧种非常有发展潜力,值得大力扶持。”崔迪说,上世纪80年代,西单剧场也被拨付给北京市曲剧团使用,北京曲剧越演越火,在北京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杨乃武与小白菜》之后,北京市曲剧团又排演了《少年天子》《珍妃泪》等清宫戏,北京曲剧走入成型期。

守正创新,“老酒”换“新瓶”

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曲剧进入了低谷期。直到1995年,《烟壶》的创排让曲剧团“一炮打响”。“《烟壶》对于北京曲剧来说就像昆曲中的《十五贯》——一个剧目救回了一个剧种。”崔迪说,《烟壶》融入兔爷等北京民俗元素,还展示了工匠精神及爱国主义精神。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品在舞台美术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

“北京曲剧好听、好看、好玩。”崔迪说,《烟壶》《茶馆》《龙须沟》等剧目都是在单弦、牌子曲的基础上深挖人物内心,来进行音乐唱腔的设计,从而使得剧种发展到一个非常成熟的阶段。在众多剧目中,传承京味儿文化、京腔京韵是曲剧团始终秉承的创排方向。

近年来,为吸引更多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走进剧场,北京市曲剧团做了很多守正创新的尝试。沉浸式北京曲剧《茶馆》改变了传统观演关系,拉近观众与剧目和演员的距离,让观众在满满的代入感和参与感中感受北京文化。除此之外,剧团还将推出情景剧演出,开拓演艺新空间,让曲剧走进商场。如此“老酒”换“新瓶”,别有一番韵味。

与时俱进,把握新起点

70年历史,对一个戏曲剧种而言并不长。在崔迪看来,70年,也是一个新的起点。

北京曲剧自诞生以来,已创作推出200余台剧目,这些剧目大多紧跟时代、关注现实。“北京曲剧的表演风格没有传统戏曲的程式,是贴近生活的现实主义表演风格,因而特别适合演出现实题材的作品。我们也将发挥优势,创作更多作品。”崔迪说,当年《柳树井》的创作是为了宣传《新婚姻法》;为展现新时代下国家的发展变化,剧团创排的《无处不在》将“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诉即办的故事搬上了舞台。“当剧种紧跟时代、紧随年轻人的审美,它就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崔迪表示,剧团计划在网络上打造出一支北京曲剧演员的青年“网红”组合,顺应年轻化发展,运用新媒体让北京曲剧“出圈”。

作为单一剧种、单一剧团的北京曲剧和北京市曲剧团,人才培养是剧种传承的重中之重。从1975年起,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原北京戏曲学校)先后多次招收北京曲剧表演、器乐中专学员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表演和音乐人才。其间,又从不同剧种和艺术门类中吸纳了一批优秀的表演人才。1999年、2008年、2018年剧团与中国戏曲学院合作,又先后开办了3届北京曲剧表演本科班。但在崔迪看来,人才培养的速度还要加快。崔迪表示,北京市曲剧团将会把培养学生的周期从10年缩短到5年,加快人才培养队伍的建设。因此,北京市曲剧团2022年、2023年将与中国戏曲学院合作招收北京曲剧表演中专生及本科生。同时,剧团开始向“学习型剧团”转型,每个月请不同层次、领域的专家学者来给剧团成员授课。剧团想让年轻演员学到更多领域的知识,提升艺术审美和艺术修养,这对剧种发展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此外,剧团重新组建了艺委会,着力提高对剧目剧本的打磨把关水平。

在崔迪看来,了解、学习北京曲剧的人并不是很多,她认为这跟宣传推广的力度不够有很大关系。于是,北京市曲剧团开始进校园:与北京方家胡同小学合作,创排儿童剧《宝船》;与清华附中上地学校合作,创排《四世同堂》《正红旗下》,并在校内举办北京曲剧的讲座,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北京曲剧,了解北京的民俗文化……除此之外,北京市曲剧团还找到北京市丰台区、房山区的几所学校,建立基地校,落实曲剧进校园。

“其实北京曲剧走过了很多坎坷,但是我们如今也站在了70年的新起点上,站在了新时代,我们要更好地去把握时代特点,发展北京曲剧、传承北京曲剧。出人出戏,剧种就能持续发展。”崔迪说。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文交所资讯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Copyright © 2011-2022 www.caezx.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文交所资讯网 版权所有

邮箱:404873470@qq.com   联系电话: 0371-55337102   传真: 0371-55337102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1500199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未标注"本站原创"的新闻均来自网络,旨在服务网民传播信息,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