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集聚“在场”:线上传播拓宽文化志愿服务边界
2022-09-06 09:46:58 来源:中国文化报
“在线”集聚“在场”:线上传播拓宽文化志愿服务边界,线上视频并不是对传统讲解方式的照搬,而是基于互联网环境的内容再生产,从线上延伸至线下,项目还走进乡镇、村屯、百姓家中以及企事业单位、小学、幼儿园等地,让更多人通过学习,增强新时代的革命情怀和责任担当。
▲“文润乡土”种文化志愿服务项目群众覆盖面是志愿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5G时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让文化志愿服务又上了一个台阶。
对于故宫之旅,人人心向往之,但总有“不能至”的时刻。故宫博物院从2019年起开始探索网络直播、短视频项目等新媒体宣传教育内容,在新华网客户端、快手、微信视频号等网络平台开设新媒体账号,用户关注量超35万,获得点击量逾亿人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展厅志愿讲解服务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为了进一步提升故宫志愿者的服务效能,故宫博物院持续创新,开设了《志愿讲国宝》线上视频节目。
该节目由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策划,故宫志愿者参与撰稿并出镜,为公众讲解并介绍故宫博物院精品馆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目每期选取一件或一类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精品,在向观众介绍文物的文化艺术内涵的同时,还将与之相关的历史典故、文化知识乃至展览信息向观众娓娓道来。
▲《志愿讲国宝》海报据了解,《志愿讲国宝》目前平均每月制作、推出一期,由一位志愿者围绕一件或一类故宫博物院馆藏进行宣讲介绍。所拍摄视频分为长视频、短视频两个版本,长视频每期约5分钟至10分钟,全国观众可通过手机客户端观看“故宫正青春”新华号的相关内容;短视频每条约1分钟,每期3条至4条,主要投放在快手“我要去故宫”及微信视频号“故宫宣教”中。
线上讲解的方式突破了场地限制,惠及大量未能到故宫博物院现场参观的观众,短视频的上线满足了许多人碎片化接收信息的习惯,同时,视频拍摄也给人提供了观看展览、了解故宫的新角度。由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在线”,引来全国观众的“在场”。
“线上视频并不是对传统讲解方式的照搬,而是基于互联网环境的内容再生产。” 故宫博物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线上宣讲的模式对志愿者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需要配合拍摄需要,充分调动既往的讲解经验,根据选题撰写出兼具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文案,结合宣讲内容进行脚本化设计,并根据不同投放平台调整讲解风格。另一方面,需要在拍摄过程中培养镜头感,以适应与现场讲解完全不同的宣讲气氛,提升“互动感”。
为了将《志愿讲国宝》视频节目持续开展下去,故宫博物院综合统筹现有志愿团队力量和视频制作、网络推广能力,充分考虑到疫情形势、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通过网络传播的方式激发文化志愿服务的新活力。同时,密切关联故宫博物院展览及时令民俗及社会热点话题等,保持话题的新鲜度,如2021年11月冬奥会筹备期间,与北京冬奥村志愿者发起联动拍摄,探访北京冬奥村,与冬奥志愿者就清宫冬季运动和冬奥知识展开互动,获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除了网络视频制作,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还积极引导志愿者对所拍摄的宣讲内容进行深入开发,将其发展为适应多种环境的主题宣讲项目。如2022年6月推出的《夏药飘香》节目,主讲志愿者张燕就将其策划为《清宫避痘与端午驱疫——由故宫医药文物说开去》主题讲座,并以直播的形式为观众进行宣讲。
互联网传播极大拓展了志愿服务边界,截至2022年7月,《志愿讲国宝》节目已制作视频节目10期,其中已于各网络平台投放7期,累计播放超过1300万次。这是2005年故宫志愿者开始展厅讲解服务以来,服务观众总量的10余倍。
对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城乡干部群众来说,习近平经典著作在线诵读已成为常态。
2018年3月,科尔沁区图书馆在科尔沁区城乡干部群众中开展了“同读一本书 共圆中国梦”——习近平经典著作在线诵读活动。通过网络及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学习诵读活动。4年间,1400多天,志愿者们每天都会准时推送诵读信息,“同读一本书 共圆中国梦”活动一天都没有停止。
该项目的实施突破了以往政治思想学习的模式,也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路径。截至目前,“同读一本书 共圆中国梦”——习近平经典著作在线诵读已开展服务730次,参与志愿者达2365人次,服务1.3万余人,活动进行至20季,共有364家单位、2365人,诵读了2215条音频,累计诵读近400万字。从线上延伸至线下,项目还走进乡镇、村屯、百姓家中以及企事业单位、小学、幼儿园等地,让更多人通过学习,增强新时代的革命情怀和责任担当。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文润乡土”种文化志愿服务项目
对于故宫之旅,人人心向往之,但总有“不能至”的时刻。故宫博物院从2019年起开始探索网络直播、短视频项目等新媒体宣传教育内容,在新华网客户端、快手、微信视频号等网络平台开设新媒体账号,用户关注量超35万,获得点击量逾亿人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展厅志愿讲解服务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为了进一步提升故宫志愿者的服务效能,故宫博物院持续创新,开设了《志愿讲国宝》线上视频节目。
该节目由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策划,故宫志愿者参与撰稿并出镜,为公众讲解并介绍故宫博物院精品馆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目每期选取一件或一类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精品,在向观众介绍文物的文化艺术内涵的同时,还将与之相关的历史典故、文化知识乃至展览信息向观众娓娓道来。
▲《志愿讲国宝》海报
线上讲解的方式突破了场地限制,惠及大量未能到故宫博物院现场参观的观众,短视频的上线满足了许多人碎片化接收信息的习惯,同时,视频拍摄也给人提供了观看展览、了解故宫的新角度。由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在线”,引来全国观众的“在场”。
“线上视频并不是对传统讲解方式的照搬,而是基于互联网环境的内容再生产。” 故宫博物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线上宣讲的模式对志愿者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需要配合拍摄需要,充分调动既往的讲解经验,根据选题撰写出兼具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文案,结合宣讲内容进行脚本化设计,并根据不同投放平台调整讲解风格。另一方面,需要在拍摄过程中培养镜头感,以适应与现场讲解完全不同的宣讲气氛,提升“互动感”。
为了将《志愿讲国宝》视频节目持续开展下去,故宫博物院综合统筹现有志愿团队力量和视频制作、网络推广能力,充分考虑到疫情形势、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通过网络传播的方式激发文化志愿服务的新活力。同时,密切关联故宫博物院展览及时令民俗及社会热点话题等,保持话题的新鲜度,如2021年11月冬奥会筹备期间,与北京冬奥村志愿者发起联动拍摄,探访北京冬奥村,与冬奥志愿者就清宫冬季运动和冬奥知识展开互动,获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除了网络视频制作,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还积极引导志愿者对所拍摄的宣讲内容进行深入开发,将其发展为适应多种环境的主题宣讲项目。如2022年6月推出的《夏药飘香》节目,主讲志愿者张燕就将其策划为《清宫避痘与端午驱疫——由故宫医药文物说开去》主题讲座,并以直播的形式为观众进行宣讲。
互联网传播极大拓展了志愿服务边界,截至2022年7月,《志愿讲国宝》节目已制作视频节目10期,其中已于各网络平台投放7期,累计播放超过1300万次。这是2005年故宫志愿者开始展厅讲解服务以来,服务观众总量的10余倍。
对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城乡干部群众来说,习近平经典著作在线诵读已成为常态。
2018年3月,科尔沁区图书馆在科尔沁区城乡干部群众中开展了“同读一本书 共圆中国梦”——习近平经典著作在线诵读活动。通过网络及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学习诵读活动。4年间,1400多天,志愿者们每天都会准时推送诵读信息,“同读一本书 共圆中国梦”活动一天都没有停止。
该项目的实施突破了以往政治思想学习的模式,也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路径。截至目前,“同读一本书 共圆中国梦”——习近平经典著作在线诵读已开展服务730次,参与志愿者达2365人次,服务1.3万余人,活动进行至20季,共有364家单位、2365人,诵读了2215条音频,累计诵读近400万字。从线上延伸至线下,项目还走进乡镇、村屯、百姓家中以及企事业单位、小学、幼儿园等地,让更多人通过学习,增强新时代的革命情怀和责任担当。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文交所资讯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 深入挖掘和丰富大运河文化内涵 让大运河文2022-12-07
- 以恰当创意提供差异化精神体验 唤起对美的2022-12-07
- 良渚遗址玉器鸟纹频现:良渚玉器鸟立高台图符2022-12-07
- 紧贴时代脉搏 把握时代主流 铸就文艺精品2022-12-02
-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申遗2022-12-02
-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2022-11-30
- “艺海拾遗”系列非遗展演活动:精准对接需2022-11-29
- 用全新方式讲述国潮文化——河南卫视“剧2022-11-29
- 历经千百年,今朝更耐看:齐鲁大地推动非遗保护2022-11-29
- 时代交响—全国优秀乐团邀请展演:展现当代海202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