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绿色电力消费 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
2023-02-19 14:26:47 来源:环球网
近年来,国家能源局积极推进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引导绿色电力消费,对于新能源消纳起到重要作用。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达到1.19万亿千瓦时,较2021年增加20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8%,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接近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随着新能源发电量占比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加重视消纳工作。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表示,将围绕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推动可再生能源法修订;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制度,建立基于绿证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围绕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加快在工业、交通和住建等领域可再生能源替代;组织开展抽水蓄能布局优化,推动抽水蓄能又好又快发展。
绿色电力证书是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所发绿色电力的“电子身份证”。发电企业通过出售绿证获取绿色电力的环境价值收益,电力用户通过购买并持有绿证证明其消费绿色电力。2022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统计局、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将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认定的基本凭证。
绿证的核发和交易对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升绿色电力消费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们正在结合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完善绿色电力证书制度,明确绿证的权威性、唯一性、通用性和主导性,拓展绿证核发范围,推广绿证绿电交易,引导绿色电力消费,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推动全社会更好消费绿色电力发挥更大的作用。”王大鹏透露。
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建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我国能源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风电、光伏发电存在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现有电力系统要接受和消纳大规模高比例波动性强的风电、光伏发电,亟需大力发展各类储能以弥补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缺口。
随着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和市场环境不断优化,多种示范引领带动效果凸显,新型储能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刘亚芳表示,新型储能特性与传统的储能技术形成优势互补,使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有更多的选择。较之于传统的抽水蓄能,新型储能选址灵活、建设周期短、响应快速灵活、应用场景多元,与抽水蓄能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在不同的场景中解决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时带来的强随机性、高波动性等问题。
技术突破和经济性提高,为新型储能快速发展进一步创造了有利条件。刘亚芳介绍,近年来,国家新型储能技术发展速度不断提升,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大幅提升,安全防控技术和措施不断完善。储能用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较10年前提高了一倍以上,功率密度提升约50%,目前已形成较完备的产业链;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发展迅速。尽管上游原材料价格快速增长,以锂离子电池为主流的储能电池系统成本仍呈下降趋势。新型储能行业整体处于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的过渡阶段,并逐步形成产业化体系。
“新能源大规模发展是电力系统低碳转型的基本路径,煤电转型发展是电力系统消纳新能源的重要支撑。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赵学顺透露,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按照“以需求为导向、以转型为目标、以市场为抓手”的原则,进一步加大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力度。会同相关部门制定辅助服务价格办法,建立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修订完善有关市场交易细则,推动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品种市场化,以市场竞争方式降低系统整体调节成本。同时,进一步拓展辅助服务覆盖广度,挖掘辅助服务功能深度。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达到1.19万亿千瓦时,较2021年增加20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8%,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接近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随着新能源发电量占比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加重视消纳工作。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表示,将围绕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推动可再生能源法修订;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制度,建立基于绿证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围绕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加快在工业、交通和住建等领域可再生能源替代;组织开展抽水蓄能布局优化,推动抽水蓄能又好又快发展。
绿色电力证书是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所发绿色电力的“电子身份证”。发电企业通过出售绿证获取绿色电力的环境价值收益,电力用户通过购买并持有绿证证明其消费绿色电力。2022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统计局、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将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认定的基本凭证。
绿证的核发和交易对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升绿色电力消费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们正在结合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完善绿色电力证书制度,明确绿证的权威性、唯一性、通用性和主导性,拓展绿证核发范围,推广绿证绿电交易,引导绿色电力消费,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推动全社会更好消费绿色电力发挥更大的作用。”王大鹏透露。
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建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我国能源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风电、光伏发电存在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现有电力系统要接受和消纳大规模高比例波动性强的风电、光伏发电,亟需大力发展各类储能以弥补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缺口。
随着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和市场环境不断优化,多种示范引领带动效果凸显,新型储能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刘亚芳表示,新型储能特性与传统的储能技术形成优势互补,使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有更多的选择。较之于传统的抽水蓄能,新型储能选址灵活、建设周期短、响应快速灵活、应用场景多元,与抽水蓄能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在不同的场景中解决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时带来的强随机性、高波动性等问题。
技术突破和经济性提高,为新型储能快速发展进一步创造了有利条件。刘亚芳介绍,近年来,国家新型储能技术发展速度不断提升,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大幅提升,安全防控技术和措施不断完善。储能用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较10年前提高了一倍以上,功率密度提升约50%,目前已形成较完备的产业链;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发展迅速。尽管上游原材料价格快速增长,以锂离子电池为主流的储能电池系统成本仍呈下降趋势。新型储能行业整体处于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的过渡阶段,并逐步形成产业化体系。
“新能源大规模发展是电力系统低碳转型的基本路径,煤电转型发展是电力系统消纳新能源的重要支撑。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赵学顺透露,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按照“以需求为导向、以转型为目标、以市场为抓手”的原则,进一步加大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力度。会同相关部门制定辅助服务价格办法,建立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修订完善有关市场交易细则,推动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品种市场化,以市场竞争方式降低系统整体调节成本。同时,进一步拓展辅助服务覆盖广度,挖掘辅助服务功能深度。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文交所资讯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 引导绿色电力消费 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2023-02-19
- 国内国际航线市场呈现向好态势2023-02-19
- 老字号如何突破重围 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2023-02-19
- 中沙优势互补 共建“一带一路”2023-02-19
- “川渝通办”便捷百姓生活2023-02-18
- 大秦铁路累计货运量突破80亿吨创下纪录2023-02-18
- 人工智能是否会影响文化产业从业者2023-02-18
- 我国机械工业深化创新驱动 重大自主创新成2023-02-18
- 国内首个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投入使用2023-02-18
- 推进“中国建造”向智能化转型2023-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