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科技跨界的科技艺术备受关注
2023-02-17 11:08:58 来源:环球网
看完下午场电影,到附近吃个简餐,再回到影厅继续看晚场的影片,自2016年起,张芙在北京中间艺术区度过了很多个这样的周末。“这里的音响效果特别好,服务也很贴心,我住在望京,虽然家附近也有影院、剧场,但还是喜欢来这里。”张芙说。
在北京西五环外,有片由剧场、影院、美术馆、书店等组成的中间艺术区。在这里,文艺惠民、艺术普及活动常有常新;艺术与科技跨界的科技艺术节独具特色;戏剧、展览等艺术体验丰富。虽然远离闹市,中间艺术区仍收获不少粉丝,成为北京文化活动新地标。
从市中心驱车一路向西,来到接近北京西五环的海淀区杏石口路地区,可以看到一片造型现代简约的灰色建筑,这就是由剧场、影院、美术馆、书店、艺术家工作室等组成的艺术街区——北京中间艺术区。从这里向西望去,西山的轮廓清晰可见。
在北京,大部分剧院、艺术区都位于交通便捷、距离城区中心较近的位置,占据地理优势。而中间艺术区尽管远离闹市、位置偏远,却以独具特色的艺术活动、高水平的作品质量和服务水准,成为北京文化活动新地标。
普及艺术,丰富居民生活
张玲喜欢看演出,不出差的时候,她几乎每个周末都泡在剧场,是各个剧场的常客。2012年,张玲从西三环搬到了现在住的地方,环境更安静了,想满足爱好却变难了。
那时,中间影院和中间剧场尚未建成,周围也没有其他的影院和剧院,想看电影和演出,就要跑很远。改变发生在2013年。中间剧场开始试营业。最初,为了让更多周边居民走进剧场,中间剧场在海淀区政府、北京文创资金的支持下,推出了最低50元、最高不超过180元的惠民票。渐渐地,走进剧场的观众多了起来,来到中间剧场演出的作品也更加多样。人们不仅能在这里看到话剧、古典乐、现代舞、儿童剧等演出,还能够欣赏剧场与影院跨界推出的“高雅艺术舞台影像放映”,参与艺术沙龙等丰富多样的活动。“我希望让更多人走进中间艺术区,通过我们的努力培养观众,也让他们带动自己的亲人、朋友感受艺术。”北京中间印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云说。
一年后,拥有5个放映厅和一个艺术影厅、能够容纳615名观众的中间影院开业。在这里,观众既能看到院线热映的商业影片,又能欣赏优秀艺术片、纪录片等作品,还可以体验露天电影放映、胶片工作坊、艺术讲座等活动。2015年4月,中间影院首次加入北京国际电影节,如今已成为北京国际电影节的重要放映场地之一,每年北京电影节期间,都有不少影迷来到这家“找起来有些费劲,可是观影氛围极佳”的影院。
探索特色,举办科技艺术节
场灯转暗,舞台亮起,去年10月的一个周日,中间剧场迎来了一群特别的演员。12名来自北京5所中学的高中生带来两部自编自导自演的短剧,探讨科技与人文、理想和现实、当下和未来。
这是2022年第五届中间剧场科技艺术节特别策划单元“新月萌芽计划”的作品展示现场。学习剧本创作,参加专业编剧、导演主讲的工作坊,了解舞台视觉、音响、灯光等专业知识……从盛夏到金秋,3个多月的时间里,这些热爱戏剧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来到中间剧场,从零开始体验全流程戏剧创作。
从2018年至今,连续举办了5年的科技艺术节已成为中间艺术区的一项品牌活动。以科技与艺术为主题的艺术节并不多见,杨云说,这是中间艺术区发挥所在地区优势、确立自身特色的一种尝试。“海淀区科技创新活跃,同时不断探索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我们希望通过科技艺术节吸引周边的高科技从业者和高校师生来到中间艺术区。”杨云说。
动态LED、机械臂、激光表演、VR体验、声音剧场、多媒体戏剧……在科技艺术节的舞台上,能见到许多前卫新颖的技术运用,除此之外,编程机器人工作坊、主题展览、沙龙、讲座、戏剧影像放映等活动也给观众带来了一站式艺术体验。“希望观众可以在一趟观剧出行中,延长剧场停留时间,尽可能多的接触各种艺术形式,从而弥补剧场地理位置较远的劣势,让大家愿意来、不白来。”杨云表示。
艺术与科技的跨界,赋予了中间艺术区与众不同的气质。家住北五环外的剧作家李静也是这里的常客。在她看来,中间艺术区独具魅力,当前,科技对人的影响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艺术的方式回应种种变化,体现着艺术从业者对现实的观照和思考。
用心服务,让艺术更好亲近观众
走入中间美术馆的展厅,常能看到许多风格迥异的艺术作品共处一室,古老与现代,传统与前卫,碰撞出别样新意。除了专业性较强的展览,观众还能在这里参加绘画、摄影等艺术普及活动。
在中间艺术区,文艺惠民、艺术普及活动常有常新。去年8月,持续一周的第十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影视京城”系列主题活动在中间艺术区开展,露天放映了4部电影,吸引了许多观众。建筑外墙上挂起一面巨大的幕布,市民三三两两结伴而来,在中间艺术区文化广场层叠的台阶上坐下,欣赏露天电影。自2014年开业伊始,中间影院便携手海淀区四季青镇政府文化服务中心,在每年5月到10月开展文化惠民免费露天电影放映活动,累计放映数百场,成为中间影院面向大众的固定公益项目,为人们带去美好记忆。
让艺术更好地亲近观众,是中间艺术区一直的希望和努力。播放影片的背景和花絮、介绍艺术区的各种特色活动、提示观众注意观演礼仪……为了观众有更好的观影体验,中间影院在电影节、艺术电影及戏剧影像放映开始前都设置了导赏环节。“导赏是和观众交流的过程,每次都有很多话题想和大家聊,大家也会通过介绍了解更多好作品。”杨云说,除了邀请专业嘉宾,更多时候,导赏都是员工自己动手。查资料、写讲稿,每次只有5分钟的导赏,做的笔记能写满三四页纸。
除了独具特色的活动,中间艺术区的硬件设施和贴心服务也得到很多观众的认可:剧场的观众席间距宽敞,颈靠和腰靠舒服,长时间看戏不会太累;有时两场电影连映,中间间隔时间很短,影院会提供提前点餐服务;放映结束时间晚了,还会为观众提供到地铁站的班车……张玲说:“在中间剧场的会员群里,工作人员发布消息和回复信息都很及时,服务用心亲切,我经常来看戏、看电影,和这里的员工们就像朋友一样。”
“对观众多好,都不过分。”这是杨云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和中间艺术区一道成长的许多年里,杨云和团队成员坚持做好内容的初心始终不曾改变。杨云说:“只要还有观众愿意支持我们,我们就会持续做下去,相信一定会为大家带来更多优质的艺术体验。”
在北京西五环外,有片由剧场、影院、美术馆、书店等组成的中间艺术区。在这里,文艺惠民、艺术普及活动常有常新;艺术与科技跨界的科技艺术节独具特色;戏剧、展览等艺术体验丰富。虽然远离闹市,中间艺术区仍收获不少粉丝,成为北京文化活动新地标。
从市中心驱车一路向西,来到接近北京西五环的海淀区杏石口路地区,可以看到一片造型现代简约的灰色建筑,这就是由剧场、影院、美术馆、书店、艺术家工作室等组成的艺术街区——北京中间艺术区。从这里向西望去,西山的轮廓清晰可见。
在北京,大部分剧院、艺术区都位于交通便捷、距离城区中心较近的位置,占据地理优势。而中间艺术区尽管远离闹市、位置偏远,却以独具特色的艺术活动、高水平的作品质量和服务水准,成为北京文化活动新地标。
普及艺术,丰富居民生活
张玲喜欢看演出,不出差的时候,她几乎每个周末都泡在剧场,是各个剧场的常客。2012年,张玲从西三环搬到了现在住的地方,环境更安静了,想满足爱好却变难了。
那时,中间影院和中间剧场尚未建成,周围也没有其他的影院和剧院,想看电影和演出,就要跑很远。改变发生在2013年。中间剧场开始试营业。最初,为了让更多周边居民走进剧场,中间剧场在海淀区政府、北京文创资金的支持下,推出了最低50元、最高不超过180元的惠民票。渐渐地,走进剧场的观众多了起来,来到中间剧场演出的作品也更加多样。人们不仅能在这里看到话剧、古典乐、现代舞、儿童剧等演出,还能够欣赏剧场与影院跨界推出的“高雅艺术舞台影像放映”,参与艺术沙龙等丰富多样的活动。“我希望让更多人走进中间艺术区,通过我们的努力培养观众,也让他们带动自己的亲人、朋友感受艺术。”北京中间印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云说。
一年后,拥有5个放映厅和一个艺术影厅、能够容纳615名观众的中间影院开业。在这里,观众既能看到院线热映的商业影片,又能欣赏优秀艺术片、纪录片等作品,还可以体验露天电影放映、胶片工作坊、艺术讲座等活动。2015年4月,中间影院首次加入北京国际电影节,如今已成为北京国际电影节的重要放映场地之一,每年北京电影节期间,都有不少影迷来到这家“找起来有些费劲,可是观影氛围极佳”的影院。
探索特色,举办科技艺术节
场灯转暗,舞台亮起,去年10月的一个周日,中间剧场迎来了一群特别的演员。12名来自北京5所中学的高中生带来两部自编自导自演的短剧,探讨科技与人文、理想和现实、当下和未来。
这是2022年第五届中间剧场科技艺术节特别策划单元“新月萌芽计划”的作品展示现场。学习剧本创作,参加专业编剧、导演主讲的工作坊,了解舞台视觉、音响、灯光等专业知识……从盛夏到金秋,3个多月的时间里,这些热爱戏剧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来到中间剧场,从零开始体验全流程戏剧创作。
从2018年至今,连续举办了5年的科技艺术节已成为中间艺术区的一项品牌活动。以科技与艺术为主题的艺术节并不多见,杨云说,这是中间艺术区发挥所在地区优势、确立自身特色的一种尝试。“海淀区科技创新活跃,同时不断探索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我们希望通过科技艺术节吸引周边的高科技从业者和高校师生来到中间艺术区。”杨云说。
动态LED、机械臂、激光表演、VR体验、声音剧场、多媒体戏剧……在科技艺术节的舞台上,能见到许多前卫新颖的技术运用,除此之外,编程机器人工作坊、主题展览、沙龙、讲座、戏剧影像放映等活动也给观众带来了一站式艺术体验。“希望观众可以在一趟观剧出行中,延长剧场停留时间,尽可能多的接触各种艺术形式,从而弥补剧场地理位置较远的劣势,让大家愿意来、不白来。”杨云表示。
艺术与科技的跨界,赋予了中间艺术区与众不同的气质。家住北五环外的剧作家李静也是这里的常客。在她看来,中间艺术区独具魅力,当前,科技对人的影响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艺术的方式回应种种变化,体现着艺术从业者对现实的观照和思考。
用心服务,让艺术更好亲近观众
走入中间美术馆的展厅,常能看到许多风格迥异的艺术作品共处一室,古老与现代,传统与前卫,碰撞出别样新意。除了专业性较强的展览,观众还能在这里参加绘画、摄影等艺术普及活动。
在中间艺术区,文艺惠民、艺术普及活动常有常新。去年8月,持续一周的第十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影视京城”系列主题活动在中间艺术区开展,露天放映了4部电影,吸引了许多观众。建筑外墙上挂起一面巨大的幕布,市民三三两两结伴而来,在中间艺术区文化广场层叠的台阶上坐下,欣赏露天电影。自2014年开业伊始,中间影院便携手海淀区四季青镇政府文化服务中心,在每年5月到10月开展文化惠民免费露天电影放映活动,累计放映数百场,成为中间影院面向大众的固定公益项目,为人们带去美好记忆。
让艺术更好地亲近观众,是中间艺术区一直的希望和努力。播放影片的背景和花絮、介绍艺术区的各种特色活动、提示观众注意观演礼仪……为了观众有更好的观影体验,中间影院在电影节、艺术电影及戏剧影像放映开始前都设置了导赏环节。“导赏是和观众交流的过程,每次都有很多话题想和大家聊,大家也会通过介绍了解更多好作品。”杨云说,除了邀请专业嘉宾,更多时候,导赏都是员工自己动手。查资料、写讲稿,每次只有5分钟的导赏,做的笔记能写满三四页纸。
除了独具特色的活动,中间艺术区的硬件设施和贴心服务也得到很多观众的认可:剧场的观众席间距宽敞,颈靠和腰靠舒服,长时间看戏不会太累;有时两场电影连映,中间间隔时间很短,影院会提供提前点餐服务;放映结束时间晚了,还会为观众提供到地铁站的班车……张玲说:“在中间剧场的会员群里,工作人员发布消息和回复信息都很及时,服务用心亲切,我经常来看戏、看电影,和这里的员工们就像朋友一样。”
“对观众多好,都不过分。”这是杨云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和中间艺术区一道成长的许多年里,杨云和团队成员坚持做好内容的初心始终不曾改变。杨云说:“只要还有观众愿意支持我们,我们就会持续做下去,相信一定会为大家带来更多优质的艺术体验。”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文交所资讯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 艺术与科技跨界的科技艺术备受关注2023-02-17
- 数字技术绘就别样“春耕图”2023-02-17
- 贵阳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突破100亿元产值 2023-02-17
- 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2023-02-17
- 人工智能可以跟踪细胞的运动?新研究助力开发2023-02-17
- 暗能量究竟是“何方神圣”的谜题或将被解开2023-02-17
- 石墨烯材料急需判定标准化 道路艰难2023-02-17
- “科技副总”助力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2023-02-17
- 海南加快国际商业发射场建设 引领运载火箭2023-02-17
- 无锡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构建现代产业体2023-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