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时代步伐 赋予传统民俗新的面貌
2023-01-26 11:40:17 来源:环球网
“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春节是阖家团圆之日,也是辞旧迎新之时。饮屠苏、换桃符、放花灯、舞鱼龙,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让美好的节日有声有色、有光有亮。节日民俗文化的声、光、色,凝结着一方风土人情,寄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让民俗文化“可听”“可看”“可感”,民俗文化才能更富生命力;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赋予传统民俗以新的面貌,民俗背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滋养今天的生活。
以“声”为例,民间音乐在节日民俗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入发掘民间音乐传统,盘活民俗活动中的音乐项目,可以让民俗变得“可听”。“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在阖家团圆、欢庆热闹的春节里,总少不了乐器的身影。四川达州大竹县的“竹唢呐”,乐音清脆嘹亮、清新动听,为节日营造喜庆气氛。广东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闹年锣”,桶鼓、大锣、班锣和铙钹等竞相赛乐,把年味儿烘托得更加热烈,寄寓着人们辞旧迎新的喜悦。在广西壮族的歌墟活动中,“串寨歌”“迎客歌”等民歌曲调或高亢或婉转,诙谐幽默,富有竞技色彩,既有娱乐性又传承着当地的民俗。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灯彩、篝火、塔火的使用点亮了节日民俗的“光”芒。重庆的秀山花灯、安徽的嬉鱼灯、江苏的放水灯,盛大的灯彩活动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愿景,让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气氛分外浓烈。灯彩之外,还有河南确山县的打铁花,当地人利用“花”与“发”的谐音,取“打花打花,越打越发”之意,以此祝福事业发达兴旺。
色彩能够带给人最直观的视觉感受,自然之色装点四季,民间之“色”则让节日民俗更加亮眼。过年时张贴的春联年画、窗花剪纸,人们精心准备的衣物配饰、屋内装饰,多以红色为主,寓意喜庆吉祥的红色是民俗文化重要符号。红色之外,河南民间年画有使用槐黄、橘黄等黄色调的传统,为年画增添温暖明亮、热烈奔放的气质。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自觉深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感受文化赓续绵延的魅力。特别是在传统节日期间,旧民俗有旧味道,新民俗有新样貌,新旧民俗精彩纷呈,丰富和滋养着当代人的节日生活。这其中就包括挖掘并激发民俗文化中的“声”“光”“色”,融合现代声光电的技术手段和当代审美,让节日民俗更“响”更“亮”更出彩,丰富当代人对民俗文化的感受和认识。
节日期间漫步城市,广场上的音乐喷泉秀引人驻足,它将音乐、灯光与喷泉造型的变化自然融合,一些具有节日氛围和地方特色的音乐更是让人们跟着载歌载舞。冰灯被喻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赏冰灯是东北地区独特的节日民俗。近年来,灯光控制、激光装饰、3D打印等技术被运用于冰灯艺术,许多冰灯作品晶莹剔透、流光溢彩。远近闻名的四川自贡灯会积极引入数字科技,制作上将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相结合,富有时尚气息,组织方式上也将民间自发的节俗游艺活动与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在贵州贵阳、湖南长沙、江西上栗等地,“无人机+激光技术”在夜空中编织出寓意吉祥的图案,为人们送上新春祝福,让节日的夜空绚烂多彩。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年轻人徜徉于沉浸式民俗文化展,3D全息投影、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辅以装置艺术及民俗表演等,光影摇曳间给人留下难忘的文化体验。
对中华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切身体验,让民俗文化“可听”“可看”“可感”,不断丰富当代人对民俗文化的切身感受,民俗文化才能更富生命力;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华民俗的文化认同,同时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赋予传统民俗以新的面貌,民俗背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进一步滋养今天的生活。
让民俗文化“可听”“可看”“可感”,民俗文化才能更富生命力;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赋予传统民俗以新的面貌,民俗背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滋养今天的生活。
以“声”为例,民间音乐在节日民俗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入发掘民间音乐传统,盘活民俗活动中的音乐项目,可以让民俗变得“可听”。“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在阖家团圆、欢庆热闹的春节里,总少不了乐器的身影。四川达州大竹县的“竹唢呐”,乐音清脆嘹亮、清新动听,为节日营造喜庆气氛。广东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闹年锣”,桶鼓、大锣、班锣和铙钹等竞相赛乐,把年味儿烘托得更加热烈,寄寓着人们辞旧迎新的喜悦。在广西壮族的歌墟活动中,“串寨歌”“迎客歌”等民歌曲调或高亢或婉转,诙谐幽默,富有竞技色彩,既有娱乐性又传承着当地的民俗。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灯彩、篝火、塔火的使用点亮了节日民俗的“光”芒。重庆的秀山花灯、安徽的嬉鱼灯、江苏的放水灯,盛大的灯彩活动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愿景,让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气氛分外浓烈。灯彩之外,还有河南确山县的打铁花,当地人利用“花”与“发”的谐音,取“打花打花,越打越发”之意,以此祝福事业发达兴旺。
色彩能够带给人最直观的视觉感受,自然之色装点四季,民间之“色”则让节日民俗更加亮眼。过年时张贴的春联年画、窗花剪纸,人们精心准备的衣物配饰、屋内装饰,多以红色为主,寓意喜庆吉祥的红色是民俗文化重要符号。红色之外,河南民间年画有使用槐黄、橘黄等黄色调的传统,为年画增添温暖明亮、热烈奔放的气质。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自觉深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感受文化赓续绵延的魅力。特别是在传统节日期间,旧民俗有旧味道,新民俗有新样貌,新旧民俗精彩纷呈,丰富和滋养着当代人的节日生活。这其中就包括挖掘并激发民俗文化中的“声”“光”“色”,融合现代声光电的技术手段和当代审美,让节日民俗更“响”更“亮”更出彩,丰富当代人对民俗文化的感受和认识。
节日期间漫步城市,广场上的音乐喷泉秀引人驻足,它将音乐、灯光与喷泉造型的变化自然融合,一些具有节日氛围和地方特色的音乐更是让人们跟着载歌载舞。冰灯被喻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赏冰灯是东北地区独特的节日民俗。近年来,灯光控制、激光装饰、3D打印等技术被运用于冰灯艺术,许多冰灯作品晶莹剔透、流光溢彩。远近闻名的四川自贡灯会积极引入数字科技,制作上将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相结合,富有时尚气息,组织方式上也将民间自发的节俗游艺活动与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在贵州贵阳、湖南长沙、江西上栗等地,“无人机+激光技术”在夜空中编织出寓意吉祥的图案,为人们送上新春祝福,让节日的夜空绚烂多彩。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年轻人徜徉于沉浸式民俗文化展,3D全息投影、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辅以装置艺术及民俗表演等,光影摇曳间给人留下难忘的文化体验。
对中华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切身体验,让民俗文化“可听”“可看”“可感”,不断丰富当代人对民俗文化的切身感受,民俗文化才能更富生命力;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华民俗的文化认同,同时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赋予传统民俗以新的面貌,民俗背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进一步滋养今天的生活。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文交所资讯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 紧跟时代步伐 赋予传统民俗新的面貌2023-01-26
- 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总量规模跃升至河北2023-01-26
- 互联网带来新年味 新气象2023-01-26
- 无人码头依然井然有序地运转2023-01-26
- 虚拟现实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2023-01-26
- 亚太6E卫星正式开启电推变轨的旅程2023-01-26
-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2023-01-25
- 农业科技成果扎根土地 开花结果2023-01-25
- 科技拓展视听领域硬核科技应用的新局面2023-01-25
- 消费更便利 生活才有“烟火气”2023-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