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炮龙节火爆回归 直接拉动消费5000万元
2023-02-21 10:15:55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炮龙节火爆回归 直接拉动消费5000万元 ,今年宾阳炮龙节的活动包括“游彩架”“灯会”“舞炮龙”3个部分,每个部分各有特色,当地群众认为,炮龙在自家门前停得越久,新的一年就会越顺利。“舞炮龙”通常会持续到第二天凌晨,人们还会举行传统送龙仪式。
今年正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被誉为“东方狂欢节”的炮龙节火爆回归,仅县城宾州镇就舞起58条炮龙,数千人参与表演,现场吸引游客近40万人次,直接拉动消费5000万元。宾阳炮龙节是融合汉、壮民族文化的一项综合性民间节庆习俗,起源于北宋年间,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当地人认为,舞炮龙能带来吉祥好运,并以此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2008年,宾阳炮龙节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炮龙节的回归,带来怎样的思考和启示?
2月1日下午,宾州镇炮龙老庙一带,一条条神采奕奕的炮龙屹立在路旁,在助威的锣鼓声中蓄势待发,准备在当晚大显“龙”威。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逐渐汇聚,翘首企盼群龙共舞、炮光祈福的盛况。
当晚7时,炮龙正式开光,宣告着炸龙活动的启幕。在热闹的鞭炮炸响声中,一条条炮龙破云烟而出,活灵活现的炮龙由舞龙人高举着向县城内各处游去,挨家挨户送福,祈祷新的一年平安吉祥。炮声隆隆、光电璀璨,人潮随龙而动,热闹充满大街小巷。
“今年舞炮龙活动,群众的热情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宾阳县文化馆非遗股股长关援欢表示,参加舞炮龙的每支队伍都要配备舞龙队、护龙队以及龙灯、八音、火药等工作人员,人数在100人左右。他们当中不仅有生龙活虎的“90后”“00后”,有专程从远方赶回家乡的游子,还有年过七旬的老人。 今年宾阳炮龙节的活动包括“游彩架”“灯会”“舞炮龙”3个部分,每个部分各有特色。“舞炮龙”是整个炮龙节的高潮,在炮龙开光后,以龙珠、龙牌(龙灯)、锣鼓、文武场开路,举行热闹火爆的舞炮龙表演,舞到村头街尾的既定地点后,在会首带领下举行传统的送龙升天仪式。当地群众认为,炮龙在自家门前停得越久,新的一年就会越顺利。“舞炮龙”通常会持续到第二天凌晨,人们还会举行传统送龙仪式。
“宾阳炮龙节是中国龙文化的遗存,其追求美好、昂扬上进的文化因子,深入当地人的骨髓,成为当地人的至爱。”广西民族大学的学者认为。
宾阳炮龙制作技艺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邹玉特是制作炮龙的好手。春节前夕,他便开始赶制今年预订的炮龙。“这个月是最忙的,有时候从早上6点半就开始做,到晚上七八点才收工。”邹玉特说,宾阳炮龙特别讲究精气神,龙的五官、身形都严格按比例搭配,每条龙都身覆金麟、盘曲矫健、前爪攀腾、后爪伏地、龙眼圆瞪、张嘴啸天、状似腾飞。制作炮龙有扎龙骨、粘龙皮、画龙身、贴龙鳞、染龙布、装龙珠等30多道工序,并且只能手工制作。老师傅制作一条长21米的炮龙,最少也要15天才能完成。 来自宾阳县宾州炮龙协会的龙队,每个月都组织近10场免费舞龙表演,将炮龙文化送到基层;平均年龄60多岁的民间乐器爱好者聚集在一起,向游客展示古宾州八音的独特神韵;民间炮龙制作工匠,每年免费为村里制作炮龙数十条;以家庭主妇为主的炮龙协会女子舞龙队,在舞龙之余,创作了铿锵有力、震撼人心的威风龙鼓……广西壮族自治区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田宇表示,炮龙习俗在新时代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当地群众对炮龙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密切相关。
在宾阳县宾州南街,不少沿街商铺售卖一条条活灵活现的小炮龙。
“这是今年才开始售卖的炮龙文创产品,游客非常喜爱,供不应求。”店主蒙先生说。随着宾阳炮龙节的声名远播,除了传统彩龙、炮龙在制作上越来越精妙,各种炮龙工艺品也走俏旅游市场。越来越多人关注炮龙习俗,炮龙产品也更加多样化,相关文创产品应运而生。比如,适合小朋友舞动的小炮龙、极具观赏性的游彩架龙以及各种特色工艺的炮龙产品,推动了炮龙文化的创造性传承、创新性发展。
“保护、娱乐、创作、开发,是非遗创造性传承、创新性发展的4个层面。”广西文化旅游智库研究会理事长曹光哲表示,每一个非遗项目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形式,保护传承需要形成权威性的标准;节日类的群众性活动,非遗内涵往往能走进百姓心田,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对于非遗文艺创作,则应营造宽松的环境和创作空间;在开发上,部分非遗项目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相关部门和业界人士可以形成合力,推动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努力实现文化和商业双重价值。
2月1日下午,宾州镇炮龙老庙一带,一条条神采奕奕的炮龙屹立在路旁,在助威的锣鼓声中蓄势待发,准备在当晚大显“龙”威。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逐渐汇聚,翘首企盼群龙共舞、炮光祈福的盛况。
当晚7时,炮龙正式开光,宣告着炸龙活动的启幕。在热闹的鞭炮炸响声中,一条条炮龙破云烟而出,活灵活现的炮龙由舞龙人高举着向县城内各处游去,挨家挨户送福,祈祷新的一年平安吉祥。炮声隆隆、光电璀璨,人潮随龙而动,热闹充满大街小巷。
“今年舞炮龙活动,群众的热情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宾阳县文化馆非遗股股长关援欢表示,参加舞炮龙的每支队伍都要配备舞龙队、护龙队以及龙灯、八音、火药等工作人员,人数在100人左右。他们当中不仅有生龙活虎的“90后”“00后”,有专程从远方赶回家乡的游子,还有年过七旬的老人。 今年宾阳炮龙节的活动包括“游彩架”“灯会”“舞炮龙”3个部分,每个部分各有特色。“舞炮龙”是整个炮龙节的高潮,在炮龙开光后,以龙珠、龙牌(龙灯)、锣鼓、文武场开路,举行热闹火爆的舞炮龙表演,舞到村头街尾的既定地点后,在会首带领下举行传统的送龙升天仪式。当地群众认为,炮龙在自家门前停得越久,新的一年就会越顺利。“舞炮龙”通常会持续到第二天凌晨,人们还会举行传统送龙仪式。
“宾阳炮龙节是中国龙文化的遗存,其追求美好、昂扬上进的文化因子,深入当地人的骨髓,成为当地人的至爱。”广西民族大学的学者认为。
宾阳炮龙制作技艺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邹玉特是制作炮龙的好手。春节前夕,他便开始赶制今年预订的炮龙。“这个月是最忙的,有时候从早上6点半就开始做,到晚上七八点才收工。”邹玉特说,宾阳炮龙特别讲究精气神,龙的五官、身形都严格按比例搭配,每条龙都身覆金麟、盘曲矫健、前爪攀腾、后爪伏地、龙眼圆瞪、张嘴啸天、状似腾飞。制作炮龙有扎龙骨、粘龙皮、画龙身、贴龙鳞、染龙布、装龙珠等30多道工序,并且只能手工制作。老师傅制作一条长21米的炮龙,最少也要15天才能完成。 来自宾阳县宾州炮龙协会的龙队,每个月都组织近10场免费舞龙表演,将炮龙文化送到基层;平均年龄60多岁的民间乐器爱好者聚集在一起,向游客展示古宾州八音的独特神韵;民间炮龙制作工匠,每年免费为村里制作炮龙数十条;以家庭主妇为主的炮龙协会女子舞龙队,在舞龙之余,创作了铿锵有力、震撼人心的威风龙鼓……广西壮族自治区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田宇表示,炮龙习俗在新时代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当地群众对炮龙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密切相关。
在宾阳县宾州南街,不少沿街商铺售卖一条条活灵活现的小炮龙。
“这是今年才开始售卖的炮龙文创产品,游客非常喜爱,供不应求。”店主蒙先生说。随着宾阳炮龙节的声名远播,除了传统彩龙、炮龙在制作上越来越精妙,各种炮龙工艺品也走俏旅游市场。越来越多人关注炮龙习俗,炮龙产品也更加多样化,相关文创产品应运而生。比如,适合小朋友舞动的小炮龙、极具观赏性的游彩架龙以及各种特色工艺的炮龙产品,推动了炮龙文化的创造性传承、创新性发展。
“保护、娱乐、创作、开发,是非遗创造性传承、创新性发展的4个层面。”广西文化旅游智库研究会理事长曹光哲表示,每一个非遗项目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形式,保护传承需要形成权威性的标准;节日类的群众性活动,非遗内涵往往能走进百姓心田,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对于非遗文艺创作,则应营造宽松的环境和创作空间;在开发上,部分非遗项目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相关部门和业界人士可以形成合力,推动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努力实现文化和商业双重价值。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文交所资讯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 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炮龙节火爆回归 直接2023-02-21
- 以大数据赋能驱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2023-02-20
- 南极冰盖面积缩小至历史最低水平2023-02-20
- 中关村舞剧节“舞剧面对面”线下线上齐互动2023-02-20
- 山东东营河口区:农家书屋座无虚席成村民的“2023-02-20
- 于风风雨雨中强筋壮骨 增长才干2023-02-19
- 万象“耕”新 多部门为夺取夏粮丰收按下“2023-02-19
- 长江上游水域生态环境大幅改善 特有鱼类再2023-02-19
- 为企业纾难解困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23-02-19
- 增强动能推动发展 义乌市场勇立潮头2023-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