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年前四次治河 他的治理思想仍为我们的治河实践提供着有益的启示
2022-12-29 12:38:40 来源:环球网
潘季驯(1521—1595年)字时良,号印川,湖州市乌程县(今浙江湖州吴兴区)人。他曾在嘉靖四十四年到万历二十年这27年中,四次任总理河道大臣。他将黄河、运河、淮河及黄淮入海口的治理连起来,进行统一的考虑和规划,在他的指挥下,治理效果斐然。
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在明代很长一段时间,大运河不仅承担了漕粮、漕银的运输,还肩负着军需运送,商贸往来以及官员、考生、使客流动等职能,是明朝维持国计民生的生命线,维持京杭大运河的畅通也成为明代十分重要的社会政治问题。明朝中后期,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对黄、淮、运的治理不可分割,主张将黄、淮、运三者结合起来治理,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潘季驯。
潘季驯第一次总理河道是在嘉靖四十四年,当年七月,黄河在江苏沛县决口,“上下二百余里运道俱淤”,运船阻滞,漕运中断。朝廷命潘季驯总理河道,协助总理河道及漕运的工部尚书朱衡“治河保运”。接到诏令后,潘季驯日夜兼程,到达总河衙门驻扎地山东济宁,在与朱衡一起到灾区勘察了水情之后,提出了“治水之道,开导上源与疏浚下流两端”的治理主张。所谓的“开导上源”就是疏导新集到庞家屯、赵家圈的黄河贾鲁故道,所谓“疏浚下流”就是以疏浚秦沟、浊河来减弱黄河水势,从而浚通南阳到留城这一段运河故道。但朝廷本着漕运优先的原则,并未采取潘季驯的方案。
隆庆三年至四年,黄河、淮河相继发生水灾,从睢宁至宿迁之间的180余里河道淤塞,上千艘粮船受阻不能前进,朝野震惊。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再次任丁忧期满的潘季驯为总河。潘季驯经过多次实地勘察之后,提出只有高筑堤防才能避免这段河道再次冲决。但这个工程过于浩大,花费不小,而明朝廷当时国库空虚,潘季驯权衡之后,上疏朝廷,提议筑塞决口,开渠引水疏浚淤河,使漕船尽快顺利通过。明朝廷以保运为主,很快就采纳了潘季驯的建议。在潘季驯的指挥下,工程效率极高,在隆庆五年六月基本完工。
万历初年,黄河、淮河屡次决口,运道又频繁被阻。在张居正的建议下,潘季驯被任命为总理河漕大臣,这一次,他兼管治河与治漕,取得了最为辉煌的成果。在和助手江一麟走遍了河南、山东、南直隶等省市,将水患灾害一一查阅明白后,潘季驯形成了全面综合治理黄、淮、运的方案:一是加修河岸堤坝,以“束水攻沙”。在河道旁筑缕堤(靠近河边修筑的小堤,堤身低矮,形状如丝缕,因此得名,可以束水归漕,以水攻沙)和遥堤(筑在缕堤以外,距河岸较远,用来防范特大洪水,可以拦截洪水,防止溃决),同时解决攻沙和防洪两大问题;二是堵塞高家堰决口,使淮水尽从清口出,以“蓄清刷黄”,冲沙入海。
万历十六年五月,明朝廷再次任命潘季驯总理河道。与前三次相同,潘季驯上任后,即沿河勘视。在第四次治河期间,潘季驯完成了几件大事:一是指挥完成了山东、河南、南直隶三省境内的堤防修守工程;二是开奎山支河,泄除徐州城因黄河决堤所积之水;三是提出淤滩固堤的治理思想,即在检查遥堤坚固的前提下,主动决缕堤引水进沙,水退沙淤则滩随之增高,利用黄河的泥沙来巩固堤坝;四是完成水利史著作《河防一览》,对自己这些年对黄淮运治理的经验进行总结。
嘉靖二十九年春,29岁的潘季驯从家乡乘舟北上进京参加会试,第一次领略了黄、淮、运的风情。当时的他不会想到,对这些河流的治理将耗费他半生的心血。他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因此而留名青史。潘季驯提出的束水攻沙、蓄清刷黄、淤滩固堤等思想备受后世的治河家们推崇,如清代的靳辅、陈潢、张鹏翮等,几乎都受到了潘季驯的影响,甚至,在今天,他的治理思想仍为我们的治河实践提供着有益的启示。
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在明代很长一段时间,大运河不仅承担了漕粮、漕银的运输,还肩负着军需运送,商贸往来以及官员、考生、使客流动等职能,是明朝维持国计民生的生命线,维持京杭大运河的畅通也成为明代十分重要的社会政治问题。明朝中后期,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对黄、淮、运的治理不可分割,主张将黄、淮、运三者结合起来治理,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潘季驯。
潘季驯第一次总理河道是在嘉靖四十四年,当年七月,黄河在江苏沛县决口,“上下二百余里运道俱淤”,运船阻滞,漕运中断。朝廷命潘季驯总理河道,协助总理河道及漕运的工部尚书朱衡“治河保运”。接到诏令后,潘季驯日夜兼程,到达总河衙门驻扎地山东济宁,在与朱衡一起到灾区勘察了水情之后,提出了“治水之道,开导上源与疏浚下流两端”的治理主张。所谓的“开导上源”就是疏导新集到庞家屯、赵家圈的黄河贾鲁故道,所谓“疏浚下流”就是以疏浚秦沟、浊河来减弱黄河水势,从而浚通南阳到留城这一段运河故道。但朝廷本着漕运优先的原则,并未采取潘季驯的方案。
隆庆三年至四年,黄河、淮河相继发生水灾,从睢宁至宿迁之间的180余里河道淤塞,上千艘粮船受阻不能前进,朝野震惊。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再次任丁忧期满的潘季驯为总河。潘季驯经过多次实地勘察之后,提出只有高筑堤防才能避免这段河道再次冲决。但这个工程过于浩大,花费不小,而明朝廷当时国库空虚,潘季驯权衡之后,上疏朝廷,提议筑塞决口,开渠引水疏浚淤河,使漕船尽快顺利通过。明朝廷以保运为主,很快就采纳了潘季驯的建议。在潘季驯的指挥下,工程效率极高,在隆庆五年六月基本完工。
万历初年,黄河、淮河屡次决口,运道又频繁被阻。在张居正的建议下,潘季驯被任命为总理河漕大臣,这一次,他兼管治河与治漕,取得了最为辉煌的成果。在和助手江一麟走遍了河南、山东、南直隶等省市,将水患灾害一一查阅明白后,潘季驯形成了全面综合治理黄、淮、运的方案:一是加修河岸堤坝,以“束水攻沙”。在河道旁筑缕堤(靠近河边修筑的小堤,堤身低矮,形状如丝缕,因此得名,可以束水归漕,以水攻沙)和遥堤(筑在缕堤以外,距河岸较远,用来防范特大洪水,可以拦截洪水,防止溃决),同时解决攻沙和防洪两大问题;二是堵塞高家堰决口,使淮水尽从清口出,以“蓄清刷黄”,冲沙入海。
万历十六年五月,明朝廷再次任命潘季驯总理河道。与前三次相同,潘季驯上任后,即沿河勘视。在第四次治河期间,潘季驯完成了几件大事:一是指挥完成了山东、河南、南直隶三省境内的堤防修守工程;二是开奎山支河,泄除徐州城因黄河决堤所积之水;三是提出淤滩固堤的治理思想,即在检查遥堤坚固的前提下,主动决缕堤引水进沙,水退沙淤则滩随之增高,利用黄河的泥沙来巩固堤坝;四是完成水利史著作《河防一览》,对自己这些年对黄淮运治理的经验进行总结。
嘉靖二十九年春,29岁的潘季驯从家乡乘舟北上进京参加会试,第一次领略了黄、淮、运的风情。当时的他不会想到,对这些河流的治理将耗费他半生的心血。他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因此而留名青史。潘季驯提出的束水攻沙、蓄清刷黄、淤滩固堤等思想备受后世的治河家们推崇,如清代的靳辅、陈潢、张鹏翮等,几乎都受到了潘季驯的影响,甚至,在今天,他的治理思想仍为我们的治河实践提供着有益的启示。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文交所资讯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 数百年前四次治河 他的治理思想仍为我们的2022-12-29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通新冠药品连花清瘟、布2022-12-29
- 最大跨度多塔矮塔斜拉桥:池黄高铁太平湖特大2022-12-29
- 多地网友呼吁烟花爆竹禁燃令松绑 没有爆竹2022-12-29
- 河北衡水一男子网购玫瑰拆开发现1枚子弹 子2022-12-28
- 突发团雾!郑州200多车相撞事故已致1死 郑新2022-12-28
- 2022 中国经济以“拼”达“稳” 展现韧性与2022-12-28
- 多措并行 保障民生物资配送2022-12-28
- 突发!郑新黄河大桥多车连环相撞 现场惨烈多2022-12-28
- 深圳地铁16号线正式开通“阳光+家”文化主202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