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金融数据进一步改善 我国经济明显回升
2023-03-14 11:35:44 来源:环球网
2月经济修复势头进一步明朗,当月信贷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企业信用环境整体也得益于国内经济前景改善欣欣向荣。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人民银行”)发布了2023年2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和2023年2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53.97万亿元,同比增长9.9%。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81万亿元,同比多增5928亿元;新增社会融资规模3.16万亿元,同比增速9.9%;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2.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3.7个百分点。
多位业内人士向人民网财经表示,受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显效和实体自发性需求回暖等因素影响,2月金融数据从总量和结构上均进一步改善,企业贷款和居民短期贷款都出现了较高增长,这说明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偏积极,继续为宽信用营造有利环境,也说明一季度企业投融资需求和居民消费、购房需求均出现改善迹象,我国经济回升势头明显。
新增信贷创同期历史新高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2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0.1个百分点。此外,2月人民币贷款继续放量,增加1.81万亿元,同比多增5928亿元,新增规模续创同期历史新高。
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08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21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63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6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78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11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98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73亿元。
对此,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王青向人民网财经表示,数据说明2月经济修复势头进一步明朗,带动信贷供需两旺,加之政策面继续鼓励信贷靠前投放,当月信贷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这将有效提振市场信心,支持一季度经济较快回升。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数据向好主要是节后复工复产和生产经营活动加快,2月制造业PMI跃升至52.6%,制造业活动以十多年来最快的速度扩张,带动企业融资需求继续回升;同时,财政支出前置和项目加快落地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撬动的基建配套贷款,以及政策支持下的制造业贷款、房地产行业融资,仍是当前新增信贷的重要推动。
社融增长超预期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在2月社会融资规模(以下简称“社融”)增量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82万亿元,同比多增9241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310亿元,同比少增170亿元;委托贷款减少77亿元,同比多减3亿元;信托贷款增加66亿元,同比多增817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70亿元,同比少减4158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3644亿元,同比多34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8138亿元,同比多5416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571亿元,同比少14亿元。
“2月社融增速明显反弹,较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至9.9%,主因疫情冲击消退、需求回暖和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显效下,信贷、政府债券和表外融资均同比多增较多,共同对社融形成有力支撑。”财信研究院院长伍超明向人民网财经表示,一方面,信贷、政府债券和表外融资齐发力,共同支撑社融明显改善;另一方面,企业债对社融的拖累有所缓解,外币贷款和股票融资同比继续负增。
伍超明分析说,受实体需求回暖、货币投放偏宽松和基数下降的叠加影响,表外融资同比大幅少减,也是社融改善的重要原因。例如,今年2月,表外融资同比少减少4972亿元,其中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分别少减少4258、多增817和减少3亿元,受益于实体交投活跃、表内票据融资转向表外、基数较上月大幅回落,前者改善最为显著。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新增社融同比多增,主要贡献来自实体经济信贷、政府债券融资和表外票据融资改善。其中,2月企业债券融资同比继续少增,但较上个月明显改善,反映企业信用环境整体在改善。社融强劲表现,主要是国内经济前景改善,纾困、稳增长政策支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暖和企业信用环境整体改善。
M2同比增速继续走高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75.52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3.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5.79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比上月末低0.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1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10.76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当月净回笼现金6999亿元。
王青向人民网财经表示,2月M2增速高位上扬,主要原因是当月信贷大幅多增,这有效提振了存款派生,推动M2增速高位上行,创下近7年以来新高。除此之外,原因还包括上年财政大规模退税等因素带来的影响。这显示货币、财政政策共同发力作用下,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货币供应量持续高增;伴随疫情影响全面退去,宽货币向宽信用渠道正在打通,其对实体经济的提振效应将在一季度有充分体现。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M2同比继续走高,主要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去年基数相对偏低;2月国内活动持续回暖,市场主体借贷活动扩张带动银行货币创造;金融机构加大债券投资力度与积极财政靠前发力。整体看,M2同比略高于名义GDP增速,反映目前国内货币环境保持合理适度,继续为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持。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人民银行”)发布了2023年2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和2023年2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53.97万亿元,同比增长9.9%。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81万亿元,同比多增5928亿元;新增社会融资规模3.16万亿元,同比增速9.9%;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2.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3.7个百分点。
多位业内人士向人民网财经表示,受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显效和实体自发性需求回暖等因素影响,2月金融数据从总量和结构上均进一步改善,企业贷款和居民短期贷款都出现了较高增长,这说明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偏积极,继续为宽信用营造有利环境,也说明一季度企业投融资需求和居民消费、购房需求均出现改善迹象,我国经济回升势头明显。
新增信贷创同期历史新高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2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0.1个百分点。此外,2月人民币贷款继续放量,增加1.81万亿元,同比多增5928亿元,新增规模续创同期历史新高。
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08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21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63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6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78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11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98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73亿元。
对此,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王青向人民网财经表示,数据说明2月经济修复势头进一步明朗,带动信贷供需两旺,加之政策面继续鼓励信贷靠前投放,当月信贷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这将有效提振市场信心,支持一季度经济较快回升。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数据向好主要是节后复工复产和生产经营活动加快,2月制造业PMI跃升至52.6%,制造业活动以十多年来最快的速度扩张,带动企业融资需求继续回升;同时,财政支出前置和项目加快落地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撬动的基建配套贷款,以及政策支持下的制造业贷款、房地产行业融资,仍是当前新增信贷的重要推动。
社融增长超预期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在2月社会融资规模(以下简称“社融”)增量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82万亿元,同比多增9241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310亿元,同比少增170亿元;委托贷款减少77亿元,同比多减3亿元;信托贷款增加66亿元,同比多增817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70亿元,同比少减4158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3644亿元,同比多34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8138亿元,同比多5416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571亿元,同比少14亿元。
“2月社融增速明显反弹,较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至9.9%,主因疫情冲击消退、需求回暖和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显效下,信贷、政府债券和表外融资均同比多增较多,共同对社融形成有力支撑。”财信研究院院长伍超明向人民网财经表示,一方面,信贷、政府债券和表外融资齐发力,共同支撑社融明显改善;另一方面,企业债对社融的拖累有所缓解,外币贷款和股票融资同比继续负增。
伍超明分析说,受实体需求回暖、货币投放偏宽松和基数下降的叠加影响,表外融资同比大幅少减,也是社融改善的重要原因。例如,今年2月,表外融资同比少减少4972亿元,其中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分别少减少4258、多增817和减少3亿元,受益于实体交投活跃、表内票据融资转向表外、基数较上月大幅回落,前者改善最为显著。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新增社融同比多增,主要贡献来自实体经济信贷、政府债券融资和表外票据融资改善。其中,2月企业债券融资同比继续少增,但较上个月明显改善,反映企业信用环境整体在改善。社融强劲表现,主要是国内经济前景改善,纾困、稳增长政策支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暖和企业信用环境整体改善。
M2同比增速继续走高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75.52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3.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5.79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比上月末低0.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1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10.76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当月净回笼现金6999亿元。
王青向人民网财经表示,2月M2增速高位上扬,主要原因是当月信贷大幅多增,这有效提振了存款派生,推动M2增速高位上行,创下近7年以来新高。除此之外,原因还包括上年财政大规模退税等因素带来的影响。这显示货币、财政政策共同发力作用下,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货币供应量持续高增;伴随疫情影响全面退去,宽货币向宽信用渠道正在打通,其对实体经济的提振效应将在一季度有充分体现。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M2同比继续走高,主要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去年基数相对偏低;2月国内活动持续回暖,市场主体借贷活动扩张带动银行货币创造;金融机构加大债券投资力度与积极财政靠前发力。整体看,M2同比略高于名义GDP增速,反映目前国内货币环境保持合理适度,继续为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持。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文交所资讯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 2月金融数据进一步改善 我国经济明显回升2023-03-14
- 卡塔尔的贵州绿色“向日葵”供能火爆出圈 2023-03-14
- 青岛外贸出海交易按下”加速键“2023-03-14
- 完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 增强集体经济2023-03-14
- 美国银行接连关闭 相关机构出手防止“系2023-03-14
- 嘉合基金董事长周健男离任 公募行业高管2023-03-14
- 多措并举促进社会群众稳就业2023-03-13
- 优化居民消费环境提升意愿 促进消费复苏2023-03-13
- 沪深港通股票标开启双向扩容 促进两地资本2023-03-13
- 促进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 补强薄弱环节202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