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消费金融

新能源产业成为常州锻造发展优势的新赛道

2023-02-04 12:33:07  来源:人民网
   “常州新春第一会聚焦新能源之都建设,如同新春的第一束暖阳,给新能源企业带来巨大的信心和无限的能量。”前来参会的新能源企业负责人表示。

   近日,江苏省常州市委、市政府召开新能源之都建设推进大会,正式发布了《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吹响了打造引领长三角、全国领先、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的奋进号角。

   十余年栉风沐雨,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常州锻造发展优势的新赛道。常州提出了更高远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超万亿元、资本市场新能源常州板块市值超万亿元,到2035年产业规模在202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

   栽桐引凤,产业生态悄然形成

   在常州市金坛区直溪光采小镇,沿着马路可以看到一大片工地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这是东方日升(常州)新能源有限公司的二期厂房。

   “预计今年上半年二期工程将投入生产,新增8条电池生产线和3条组件生产线,产能规模是4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和6GW高效太阳能组件。”东方日升(常州)新能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王芳介绍。

   这个面积仅有3.8平方公里的小镇,聚集了15家高企、15家亿元企业、40家规模以上企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这是常州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个生动注脚。

   常州是“苏南模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同类城市中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国家工业41个大类中常州有37个,207个中类有191个,666个小类有600个,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达97%,智能制造装备、新型碳材料分别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新能源之都建设推进大会上,总投资折合人民币超470亿元的15个新能源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户,加入“常州新能源军团”。

   目前,常州已经形成“发储送用”新能源产业闭环,比亚迪、理想、江苏时代、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一起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效应显现,良好的产业生态已然形成。

   “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带给常州的最大优势,就是企业之间相互配套,降低了物流成本和沟通成本。这对于常州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非常有帮助,这种模式将会是大势所趋。”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表示。

   创新驱动,“真金白银”投向产业升级

   在不久前召开的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一款名为One—Stop电池系统的产品,吸引了参会人员的目光,受到世界范围内、全行业的关注。

   这款产品研发自常州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总裁刘静瑜道出了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唯有创新才可以实现动力电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创新航正从材料创新、结构创新、系统创新、制造创新等多维度推动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进而实现产业的持续高速发展。”

   独木不成林,创新成为常州新能源企业发展的核心追求。2022年7月,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导研发的高效PERC电池产品,能量转化效率达到24.5%,再次刷新该领域世界纪录。作为光伏行业领军企业之一,天合光能通过组建高水平的研发队伍,利用技术创新驱动行业技术发展。

   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安泰创明新能源材料(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如今的常州,创新平台星罗棋布,创新主体生意盎然,创新资源快速集聚。

   为了支持企业聚焦行业“卡脖子”问题,巩固“领跑”优势,常州舍得用“真金白银”支持企业技术攻关、标准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

   “我们将积极引导产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拓展新能源领域国际科技合作渠道,依托‘中以常州创新园’‘中德创新产业园’等国际合作园区,促进创新国际化与产业国际化的协同发展。”常州市科技局局长李磊说。
   
   据悉,常州还将加快推进《常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立法,鼓励科技企业加强基础研究、攻克关键技术、设置特殊股权结构、激发科研人员活力,依法维护企业创新发展权益。

   甘当“店小二”,打造企业和人才圆梦之地

   1月31日,由比亚迪常州基地生产并将出口至荷兰的首批900辆新能源汽车,在常州开出首张报关单,标志着常州新能源整车成功驶入国际市场。

   比亚迪的成功“出海”,离不开政府甘当“店小二”、愿为“急郎中”“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暖心服务。2022年,常州国家高新区商务局在常州海关、税务等部门的协助下,帮助比亚迪顺利解决了出口免抵退等一系列问题,破除了常州生产基地进军海外市场的后顾之忧。

   常州国家高新区商务局副局长邹申表示,乘着新能源之都建设推进大会的东风,常州高新区不仅要继续做好“引进来”,更要全力推进“走出去”,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打通“出海”通道,助力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在全球争取更大市场份额。

   中简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新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然而起步阶段研发投入大,效益回报少,企业曾一度面临艰难困境。常州市和高新区政府主动给予扶持资金,帮着企业跑银行落实贷款。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中简科技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成为行业自主创新的引领者。

   “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的创新文化,吸引了一批批国内外创业者在常州落地生根。“硕士毕业后一直想从事新能源汽车行业,从媒体上了解到常州正致力于打造新能源之都,我义无反顾地选择来常州工作。”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白红日,现就职于常州一家汽车企业。

   人才是城市发展腾飞的重要引擎。常州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量身打造特殊支持政策;大力实施“青春留常”工程,将人才资助由本硕博毕业生向在常高校大专毕业生拓展,建成10万套人才公寓,让广大青年人才“来时一个包、安下一个家、共建一座‘新能源之都’”,打造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城市。一座产业链逐渐完备、人才日益集聚的“新能源之都”正在苏南崛起。(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文交所资讯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Copyright © 2011-2022 www.caezx.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文交所资讯网 版权所有

邮箱:404873470@qq.com   联系电话: 0371-55337102   传真: 0371-55337102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1500199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未标注"本站原创"的新闻均来自网络,旨在服务网民传播信息,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