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消费金融

专家预计2023年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大幅提高

2023-01-17 12:51:31  来源:环球网
   在天津的一家沃尔玛超市内,一位正在挑选阿胶饮品的张女士告诉记者,“一周前我就开始准备对联、窗花、年夜饭的食材等年货,这次来主要是给家里长辈看看营养品、血氧监测仪和足浴盆。”

   春节将至。近日,《证券日报》记者实地探访了多家线下商超,调研消费者的年货准备情况。

   今年消费者的年货购物车反映出怎样的消费潜力与趋势?消费复苏又将对我国经济产生怎样的作用?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2023年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大幅提高。作为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在传统消费基础上,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型消费供给,满足居民个性化消费需求将成为新亮点。

   年货消费结构改变

   健康类产品受关注


   除线下采购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从网上购物平台直接订购年货。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货消费报告》(以下简称《消费报告》)显示,在其年货节开始一周后,京东上“年货”作为热搜词的搜索量同比飙升226%。

   无独有偶,什么值得买发布的《年货升级年味可期——2023什么值得买年货趋势报告》显示(以下简称《年货趋势报告》),年货节期间,什么值得买平台内容发布量同比增长47.0%。

   记者通过梳理多家网购平台的年货消费报告观察到,今年年货消费结构的特点是消费者对品质需求更高,消费更偏理性,同时对健康类产品的关注成为了新的爆发点。

   上述《年货趋势报告》显示,今年年货消费整体趋势的关键词是“升级”,健康类产品、品质家电等均是消费升级方向所在。尤其以保健品、体检、健康功能家电为代表的“健康年货”成为今年年货消费的亮点。

   上述《消费报告》也反映出相似的年货消费特点。报告显示,年货节期间,京东国际进口保健品销售额同比增长83%,辅酶Q10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3倍,调节“三高”类保健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200%。

   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看来,2023年可选消费将迎来大幅反弹。健康主题商品、营养保健品等属于可选消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销售额显著增长符合一般规律。

   可选消费

   或将引领消费增长


   2022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近日,各部门和地方纷纷推出促进消费增长的举措。例如,工信部提出,落实扩大汽车、绿色智能家电消费以及绿色建材、新能源汽车下乡等促消费政策措施;四川将拿出近2亿元省级补助资金,聚焦汽车、家电、家装、零售、餐饮等重点领域开展发放消费券、购置补贴以及各类促消费活动。

   近日,地方两会相继召开,各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及了促消费措施和2023年消费增长目标。例如,河北提出,着力提振居民消费。制定恢复和扩大消费的实施意见。加大对餐饮、住宿、零售等行业帮扶力度;安徽提出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的目标;河南提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的目标。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表示,总体来看,多地提出的2023年消费增长目标符合消费市场发展走势,与各地居民收入、消费结构和水平基本匹配,体现了地方抓内需促消费的决心和信心。

   王青认为,2023年全年GDP同比增速有望达到5.0%至6.0%左右,主要拉动力是居民消费较快反弹。这是多地强调提振消费,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目标普遍高于经济增速目标的一个原因。预计202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有望反弹至8.0%左右,可选消费或将引领消费增长。

   谈及如何更好激发消费潜力,宋向清表示,推进线上线下消费市场联动;鼓励特色商品和服务走出区域小市场,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大市场;利用春节等节日集中打造各种展会,如食品饮品展、文化风俗产品展、花卉艺术品展、美酒嘉年华等。

   “金融机构也可围绕教育、文化、体育、娱乐等重点消费领域,开发更多金融产品,加强对服务消费的综合金融支持。”王青表示。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文交所资讯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Copyright © 2011-2022 www.caezx.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文交所资讯网 版权所有

邮箱:404873470@qq.com   联系电话: 0371-55337102   传真: 0371-55337102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1500199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未标注"本站原创"的新闻均来自网络,旨在服务网民传播信息,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