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寮后村: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2023-02-16 15:25:58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广东寮后村: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动能,寮后村已完成对人文广场、古围墙广场和樟树林公园的改造,并完成对天后宫周边广场、古樟树周边、古塘广场周边的风貌提升。同时,修建了停车场和公共厕所,破解了停车难和如厕难的问题。
▲寮后村民宿 广东省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供图
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南区街道的寮后村自然资源丰富,还有很多古旧建筑,华侨文化和山水资源在此交融汇聚。2022年以来,寮后村围绕乡村振兴这一发展主线,努力探索文旅融合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提升辖区人民幸福生活指数,激活乡村振兴动能,其经验入选2022年中山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项目名单。
寮后村建于元代中叶,距今650多年,保存着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围墙、中西结合的碉楼建筑群。这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华侨村,上世纪初,寮后村有华侨近千人。据初步统计,寮后村现有华侨大屋31间、碉楼20座,大部分侨房由于无人居住、管理而逐渐荒废,成为危房。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政策落地,南区街道投资600多万元,选址寮后村陈家巷和米铺巷共10间侨房作为活化保育改造试点。2021年底,寮后村完成首期侨房改造提升项目,让老侨房成为新景点。
寮后阅书报馆香山书房就是活化保育的范例。寮后阅书报馆由顺和公司于1928年建造,为两层砖木的骑楼建筑,外观装饰带有以狮子为文化符号的灰雕,精美且具有浓厚的南洋气息,于2002年关闭。2020年7月,南区街道启动寮后阅书报馆保育活化工程,在保留其外观和结构的基础上,将一楼改建成内藏5000册书籍的自助图书馆。2022年10月,南区街道又将自助图书馆改造为香山书房,让读者不仅能品味书香,还能感受历史文化的厚重。澳大利亚华裔画家陈锡然的祖籍就在寮后村,听说寮后阅书报馆焕发新生机后,托付回乡的亲友带回一本自己的作品册,摆放在图书馆内。
在此基础上,寮后村对全村公共文体设施以及旅游场所进行统一梳理、集中管理,将公共文化元素融入文旅设施改造。如今,寮后村已完成对人文广场、古围墙广场和樟树林公园的改造,并完成对天后宫周边广场、古樟树周边、古塘广场周边的风貌提升。同时,修建了停车场和公共厕所,破解了停车难和如厕难的问题。
为充分发挥文旅融合对乡村振兴的赋能作用,寮后村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潜力,精准开展招商引资,寮后村植入文化产业,引进香山公社、樟廊、四季书屋等商家入驻,以“互联网+旅游+创业+乡村振兴”的模式,逐步导入文创、研学、民宿等产业。同时,制作《遇见寮后》节目,开展“超人带你研学寮后”、新春游等活动。
通过上述举措,寮后村充分释放了自然资源禀赋和侨乡文化特色,培植了多元文旅业态,提升了文旅消费品质,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吸引大批游客“打卡”。通过撬动研学机构、民宿、茶寮等社会资源力量,向传统乡村导入自然科学教育、劳动实践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航天科技教育相关业态,寮后村打造了集香山民俗、非遗传承、文旅文创为一体的研学基地。寮后村党支部书记林仲航表示,只有融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潜力,培育既有人文内涵,又有感知体验的旅游新业态,才能让寮后村长长久久地“红”下去。
如今,富含人文内涵、注重感知体验的“文化+创意”旅游新业态,成为寮后村激活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动能。作为寮后村侨房活化保育示范项目的香山公社向传统乡村导入自然科学教育、劳动实践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等相关业态,为南区街道乡村振兴提供了范本。“乐游南区”文旅驿站中图分站设置了南区特色文创产品、影像作品展览,可提供休闲阅读、咖啡、美食等服务,经常开展阅读分享、传统文化交流、文创手作体验等活动,将公共文化服务嵌入日常生活和文旅业态,两者相得益彰。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文化馆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馆协会基层文化馆(站)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三角城市文化馆联盟主席王玺昌认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也是破解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点、重点,更是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措施。寮后村主动将公共文化服务融入文旅新业态,进一步激发了乡村振兴发展的文化内驱动力,开启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探索,也让公共文化服务走深走实、走进千家万户,形成了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别样风景。
▲寮后村民宿 广东省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供图
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南区街道的寮后村自然资源丰富,还有很多古旧建筑,华侨文化和山水资源在此交融汇聚。2022年以来,寮后村围绕乡村振兴这一发展主线,努力探索文旅融合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提升辖区人民幸福生活指数,激活乡村振兴动能,其经验入选2022年中山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项目名单。
寮后村建于元代中叶,距今650多年,保存着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围墙、中西结合的碉楼建筑群。这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华侨村,上世纪初,寮后村有华侨近千人。据初步统计,寮后村现有华侨大屋31间、碉楼20座,大部分侨房由于无人居住、管理而逐渐荒废,成为危房。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政策落地,南区街道投资600多万元,选址寮后村陈家巷和米铺巷共10间侨房作为活化保育改造试点。2021年底,寮后村完成首期侨房改造提升项目,让老侨房成为新景点。
寮后阅书报馆香山书房就是活化保育的范例。寮后阅书报馆由顺和公司于1928年建造,为两层砖木的骑楼建筑,外观装饰带有以狮子为文化符号的灰雕,精美且具有浓厚的南洋气息,于2002年关闭。2020年7月,南区街道启动寮后阅书报馆保育活化工程,在保留其外观和结构的基础上,将一楼改建成内藏5000册书籍的自助图书馆。2022年10月,南区街道又将自助图书馆改造为香山书房,让读者不仅能品味书香,还能感受历史文化的厚重。澳大利亚华裔画家陈锡然的祖籍就在寮后村,听说寮后阅书报馆焕发新生机后,托付回乡的亲友带回一本自己的作品册,摆放在图书馆内。
在此基础上,寮后村对全村公共文体设施以及旅游场所进行统一梳理、集中管理,将公共文化元素融入文旅设施改造。如今,寮后村已完成对人文广场、古围墙广场和樟树林公园的改造,并完成对天后宫周边广场、古樟树周边、古塘广场周边的风貌提升。同时,修建了停车场和公共厕所,破解了停车难和如厕难的问题。
为充分发挥文旅融合对乡村振兴的赋能作用,寮后村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潜力,精准开展招商引资,寮后村植入文化产业,引进香山公社、樟廊、四季书屋等商家入驻,以“互联网+旅游+创业+乡村振兴”的模式,逐步导入文创、研学、民宿等产业。同时,制作《遇见寮后》节目,开展“超人带你研学寮后”、新春游等活动。
通过上述举措,寮后村充分释放了自然资源禀赋和侨乡文化特色,培植了多元文旅业态,提升了文旅消费品质,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吸引大批游客“打卡”。通过撬动研学机构、民宿、茶寮等社会资源力量,向传统乡村导入自然科学教育、劳动实践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航天科技教育相关业态,寮后村打造了集香山民俗、非遗传承、文旅文创为一体的研学基地。寮后村党支部书记林仲航表示,只有融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潜力,培育既有人文内涵,又有感知体验的旅游新业态,才能让寮后村长长久久地“红”下去。
如今,富含人文内涵、注重感知体验的“文化+创意”旅游新业态,成为寮后村激活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动能。作为寮后村侨房活化保育示范项目的香山公社向传统乡村导入自然科学教育、劳动实践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等相关业态,为南区街道乡村振兴提供了范本。“乐游南区”文旅驿站中图分站设置了南区特色文创产品、影像作品展览,可提供休闲阅读、咖啡、美食等服务,经常开展阅读分享、传统文化交流、文创手作体验等活动,将公共文化服务嵌入日常生活和文旅业态,两者相得益彰。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文化馆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馆协会基层文化馆(站)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三角城市文化馆联盟主席王玺昌认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也是破解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点、重点,更是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措施。寮后村主动将公共文化服务融入文旅新业态,进一步激发了乡村振兴发展的文化内驱动力,开启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探索,也让公共文化服务走深走实、走进千家万户,形成了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别样风景。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文交所资讯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 广东寮后村: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动能2023-02-16
- 山东:探索出一条幸福文明乡村可供借鉴之路 2023-02-16
- 西林县足别乡:农家书屋飘出“书香” 助力乡2023-02-16
- 亳州谯城区古井镇:多措并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2023-02-16
- 甘肃通渭:“大风”刮来的财富2023-02-15
- 陕西榆阳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2023-02-15
- 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 打造活力城市2023-02-14
- “走出去 请进来”利用好古老“非遗”促进2023-02-13
- 从贫困小山村到民富村强的美丽乡村2023-02-12
- 紧抓省级数字乡村建设试点机遇 展现出数字2023-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