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黟县林业局:守护绿水青山 乡村绿化美化展新颜
2022-10-10 10:23:08 来源:黟县人民政府
黄山黟县林业局:守护绿水青山 乡村绿化美化展新颜,十年间,全县林农享受国家级、省级公益林生态补偿金总额1.04亿元。从2018年开始,县财政又列支专项资金,每年对自然保护区内的村组林农给予生态补偿,已补偿资金235万元。
十年来,黟县林业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保护,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林长制改革,着力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林业保护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着力开展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实施生态修复、增绿增效,城乡绿化美化质量进一步提升;着力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维护生态平衡,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建设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不断推进;着力加快绿色发展,林业产业迈上新台阶。
十年改革,十年奋斗,黟县林业硕果累累。森林质量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黟县的山更绿了,天更蓝了,水更清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多了。2021年,黟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4.78%,森林蓄积量达到450万立方米,比十年前分别增长4.99和46.1个百分点,实现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资源总量连续保持“双增长”。103万亩浩瀚森林成为黟县最弘大、最高效的绿色“水库”“碳库”“基因库”“钱库”。空气负(氧)离子平均值达3154个/立方厘米(Ⅰ级,空气清新),年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到99.2%,位列全省之冠。黟县也荣获了全国首批绿色小康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等诸多荣誉称号,多人获得国家及省级表彰。黟县林业为全县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绿色答卷”。
深化改革,林长制扎实推进 林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健全林业管护治理责任制体系,森林资源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林业-公安行刑衔接”、“林业-检察院协同推进林长制”等一系列重要工作制度,为林业生态保护增添了重要制度保障。
守护绿水青山,让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成为长效机制。建立总林长-副总林长-林长组织架构,全县共设立县、乡、村各级林长226人,实现三级林长全覆盖;落实各级林长责任范围,划定各级林长责任区70个,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区域内林业资源及其生态系统保护;设立“五个一”林长制服务平台,建立一林一档、一林一策,配备一林一技科技服务员39人,一林一警执法保障员57人,一林一员护林员231人,成立专兼职防火队伍11支137人,林长制服务覆盖每个村、每一片林。
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塔川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旅游示范区创建列入黄山市林长制创新示范点,五溪山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成为全省创新案例,首创全市野生动物肇事保险机制,配备生态护林员岗位,帮助100个贫困户顺利摆脱贫困。林权抵押贷款服务,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破解小微企业、林农和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困境,截止2021年,总额突破3.88亿元。
生态优先,自然保护不断强化 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十年来,黟县林业部门坚持生态优先,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为行动指南,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保护,加快自然保护地建设,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截止2021年,全县共建成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4个,总面积15179.66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7.7%,全县90%以上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县域内分布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高达153种,有着优异生态环境“天然指示器”之称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象鼻兰,2012年6月在我县首次被发现,白鹭群飞,黑麂、白颈长尾雉、穿山甲、藏酋猴、中华鬣羚(四不像)、大鲵(娃娃鱼)、白鹇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时不时进入到人们的视野。
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果持续巩固。严格公益林管护,全县国家级、省级公益林面积达64.01万亩,充分发挥公益林强大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吸碳释氧生态功能。黄山国家公园建设推进有力,我县较为完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基本形成。
生态修复,森林培育持续发力 乡村绿化美化展新颜
推进实施森林修复、绿色质量提升和林业增绿增效等一系列重大林业生态工程,森林资源质量大幅度提升。
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2012—2021年,全县义务植树 120万株。
“绿化质量提升行动”“增绿增效行动”“一村万树行动”相继开展。十年间,实施人工造林1.24万亩;森林抚育53.76万亩;累计封山育林7.5万亩;天然林保护修复4.84万亩,退化林修复10万亩;油茶低产林改造3000亩。
创建森林城镇,为美丽乡村添光增彩。2013年以来,成功创建1个省级森林城市、8个省级森林城镇和60个省级森林村庄,全部通过省级验收。
绿色发展,聚焦资源禀赋特色 林业产业迈上新台阶
黟县林业部门结合资源禀赋,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锚定绿色发展,全面发力,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林业,走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林业产业进一步壮大。
十年来,林业部门引导“林旅结合”“林药结合”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特色产业。全县林下种植黄精、白及等药材0.42万亩,林下生态养蜂利用林地面积10万亩,2021年林下种养殖总产值2.67亿元。塔川国家森林公园、五溪山自然保护区、西递石林、打鼓岭的森林旅游蓬勃发展,全县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年总收入达 8.97亿元。2020年8月,塔川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村民家家户户开民宿、办森林旅游人家或农家乐,形成了中高档民宿集群,经营户年收入少者数万元,多者数十万元,村民们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绿色发展道路。
打造香榧产业基地,林农收入明显增加。十年间,投入资金9000万元,重点推进我县“五黑”品牌农产品之一的香榧产业发展,建成香榧产业园1个,建立香榧产业基地百亩以上基地15个,千亩以上基地2个,香榧人工造林0.9万亩,全县香榧种植面积1.5万亩,比十年前翻了一番。香榧成了林农的“摇钱树”、“香饽饽”,为农民增收、林业增效奠定坚实基础。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以示范引导,资金支持,技术服务等措施,培育新型林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林业经营主体143个,其中:国家级林业专业合作社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专业合作社8家、家庭农场10家,品牌、规模、技术综合优势效益充分显现。
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依托良好的林业环境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社会服务功能,创建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县,编制《黟县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基地森林康养基础服务设施,丰富森林康养产品,打造森林康养品牌,稳步发展森林康养。“吃绿色食品、住森林人家、吸清新空气、赏古黟美景、品自然山水”,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健康生态产品,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生态产品实现新途径。生态补偿实现从“砍树卖木头”到“养树得钱”的根本转变。十年间,全县林农享受国家级、省级公益林生态补偿金总额1.04亿元。从2018年开始,县财政又列支专项资金,每年对自然保护区内的村组林农给予生态补偿,已补偿资金235万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新征程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黟县林业部门将继续和全县人民一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的殷殷嘱托,保持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定力,凝聚力量,锲而不舍,接续发力,为黟县明天,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方青山常绿、绿水长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做出新贡献。
森林是绿色宝库,森林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加快林业生态保护建设,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事关国家生态安全,关系人民福祉,关乎高质量发展,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入党章。十年来,黟县林业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保护,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林长制改革,着力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林业保护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着力开展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实施生态修复、增绿增效,城乡绿化美化质量进一步提升;着力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维护生态平衡,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建设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不断推进;着力加快绿色发展,林业产业迈上新台阶。
十年改革,十年奋斗,黟县林业硕果累累。森林质量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黟县的山更绿了,天更蓝了,水更清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多了。2021年,黟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4.78%,森林蓄积量达到450万立方米,比十年前分别增长4.99和46.1个百分点,实现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资源总量连续保持“双增长”。103万亩浩瀚森林成为黟县最弘大、最高效的绿色“水库”“碳库”“基因库”“钱库”。空气负(氧)离子平均值达3154个/立方厘米(Ⅰ级,空气清新),年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到99.2%,位列全省之冠。黟县也荣获了全国首批绿色小康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等诸多荣誉称号,多人获得国家及省级表彰。黟县林业为全县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绿色答卷”。
深化改革,林长制扎实推进 林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健全林业管护治理责任制体系,森林资源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林业-公安行刑衔接”、“林业-检察院协同推进林长制”等一系列重要工作制度,为林业生态保护增添了重要制度保障。
守护绿水青山,让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成为长效机制。建立总林长-副总林长-林长组织架构,全县共设立县、乡、村各级林长226人,实现三级林长全覆盖;落实各级林长责任范围,划定各级林长责任区70个,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区域内林业资源及其生态系统保护;设立“五个一”林长制服务平台,建立一林一档、一林一策,配备一林一技科技服务员39人,一林一警执法保障员57人,一林一员护林员231人,成立专兼职防火队伍11支137人,林长制服务覆盖每个村、每一片林。
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塔川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旅游示范区创建列入黄山市林长制创新示范点,五溪山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成为全省创新案例,首创全市野生动物肇事保险机制,配备生态护林员岗位,帮助100个贫困户顺利摆脱贫困。林权抵押贷款服务,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破解小微企业、林农和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困境,截止2021年,总额突破3.88亿元。
生态优先,自然保护不断强化 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十年来,黟县林业部门坚持生态优先,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为行动指南,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保护,加快自然保护地建设,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截止2021年,全县共建成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4个,总面积15179.66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7.7%,全县90%以上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县域内分布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高达153种,有着优异生态环境“天然指示器”之称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象鼻兰,2012年6月在我县首次被发现,白鹭群飞,黑麂、白颈长尾雉、穿山甲、藏酋猴、中华鬣羚(四不像)、大鲵(娃娃鱼)、白鹇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时不时进入到人们的视野。
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果持续巩固。严格公益林管护,全县国家级、省级公益林面积达64.01万亩,充分发挥公益林强大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吸碳释氧生态功能。黄山国家公园建设推进有力,我县较为完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基本形成。
生态修复,森林培育持续发力 乡村绿化美化展新颜
推进实施森林修复、绿色质量提升和林业增绿增效等一系列重大林业生态工程,森林资源质量大幅度提升。
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2012—2021年,全县义务植树 120万株。
“绿化质量提升行动”“增绿增效行动”“一村万树行动”相继开展。十年间,实施人工造林1.24万亩;森林抚育53.76万亩;累计封山育林7.5万亩;天然林保护修复4.84万亩,退化林修复10万亩;油茶低产林改造3000亩。
创建森林城镇,为美丽乡村添光增彩。2013年以来,成功创建1个省级森林城市、8个省级森林城镇和60个省级森林村庄,全部通过省级验收。
绿色发展,聚焦资源禀赋特色 林业产业迈上新台阶
黟县林业部门结合资源禀赋,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锚定绿色发展,全面发力,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林业,走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林业产业进一步壮大。
十年来,林业部门引导“林旅结合”“林药结合”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特色产业。全县林下种植黄精、白及等药材0.42万亩,林下生态养蜂利用林地面积10万亩,2021年林下种养殖总产值2.67亿元。塔川国家森林公园、五溪山自然保护区、西递石林、打鼓岭的森林旅游蓬勃发展,全县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年总收入达 8.97亿元。2020年8月,塔川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村民家家户户开民宿、办森林旅游人家或农家乐,形成了中高档民宿集群,经营户年收入少者数万元,多者数十万元,村民们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绿色发展道路。
打造香榧产业基地,林农收入明显增加。十年间,投入资金9000万元,重点推进我县“五黑”品牌农产品之一的香榧产业发展,建成香榧产业园1个,建立香榧产业基地百亩以上基地15个,千亩以上基地2个,香榧人工造林0.9万亩,全县香榧种植面积1.5万亩,比十年前翻了一番。香榧成了林农的“摇钱树”、“香饽饽”,为农民增收、林业增效奠定坚实基础。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以示范引导,资金支持,技术服务等措施,培育新型林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林业经营主体143个,其中:国家级林业专业合作社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专业合作社8家、家庭农场10家,品牌、规模、技术综合优势效益充分显现。
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依托良好的林业环境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社会服务功能,创建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县,编制《黟县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基地森林康养基础服务设施,丰富森林康养产品,打造森林康养品牌,稳步发展森林康养。“吃绿色食品、住森林人家、吸清新空气、赏古黟美景、品自然山水”,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健康生态产品,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生态产品实现新途径。生态补偿实现从“砍树卖木头”到“养树得钱”的根本转变。十年间,全县林农享受国家级、省级公益林生态补偿金总额1.04亿元。从2018年开始,县财政又列支专项资金,每年对自然保护区内的村组林农给予生态补偿,已补偿资金235万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新征程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黟县林业部门将继续和全县人民一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的殷殷嘱托,保持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定力,凝聚力量,锲而不舍,接续发力,为黟县明天,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方青山常绿、绿水长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做出新贡献。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文交所资讯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 广西:支撑数字乡村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2022-12-08
- 福建云霄以品牌建设助力乡村振兴2022-12-08
- 谯城区颜集镇:入冬韭菜正鲜 农民致富路宽2022-12-07
- 亳州谯城区龙扬镇:组织观摩交流 提升人居环2022-12-06
- 亳州谯城区魏岗镇:志愿服务在行动 改善环境2022-12-06
- 当涂石桥镇:念好“三字诀”全面推进信用村建2022-12-06
- 乡村振兴 产业先行:一根竹子打造湖南祁阳乡2022-12-05
- 当涂县高度重视法治乡村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2022-12-05
- 当涂塘南镇:田间奏响收割曲 抢收晚稻颗粒归2022-12-05
- 当涂县姑孰镇再度入选“全国千强镇”位列全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