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探究
2023-01-20 12:14:20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智慧,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根基;不仅是对外展示文明发展成就、艺术成就、民族性情风貌的名片,也是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创新发展的基础。多元文化交融背景下,世界各国文化不断发展,文化输出已然是常态。全球互联网信息极大丰富,大学生受互联网信息的影响也愈加明显。在此情势下,加强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使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影响下塑造正确的政治意识、文化意识、人生价值观念,成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杰出人才,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的思想精髓与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全面阐释了其价值定位,明确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环节与核心要求,对新时期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定位的理解方面,我们要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是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存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世代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由价值理念、精神信仰、社会风俗等建构成的有机体系,是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的价值标准,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塑造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是让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的最鲜明的身份标识。其次,我们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关键在于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和阐释。这主要表现在对中华民族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传统文化作出时代化阐释。最后,最重要的是,我们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坚持与时俱进,秉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原则,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科学指南。从理论层面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明的当代特色,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为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从实践层面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要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智慧启迪和价值先导,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着深厚支撑。“中国之治”的灵魂即在于中国文化、中国精神,只有牢牢扎根在中国大地上的制度才可能深入人心、持久并具有最广泛影响力和适用性。
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价值与困境
文化自信是人才成长过程中的必要基础,是十分深厚的精神力量。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者,不能缺失了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与发展信心。只有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形成对民族文化精神的坚定信仰,才能肩负起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的重任。从个人成长角度看,培养大学生坚定的文化自信是丰富其人文修养、培养其健全人格、塑造其坚韧心性、完善其道德品质的必要过程。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到各种文化思潮,而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时期的他们往往缺乏足够的辨识能力,容易受一些异端文化、不良思潮的影响,并反映到大学生思想价值理念和行为选择层面,进而影响其个人成长成才。从社会发展层面看,培养对本民族文化抱有高度认同感和自信心的青年人才,是繁荣民族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大学生是未来文化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离不开青年大学生的努力,因此,培养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坚定信心必不可少。从国家层面看,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包含文化实力之间的竞争,文化输出是国际竞争的常用手段之一。中国要在多极化国际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让世界看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现阶段来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还存在一些不足,不管是内部教育优化还是外部环境营造工作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在高校教育层面,主要表现在一些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不到位、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创新力不足、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不科学等方面;在环境创造层面,主要表现在社会传统文化氛围不浓郁、校园文化学习环境不佳、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机制不健全等,难以为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丰沃土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策略
其一,优化思政教育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材。当前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还沿袭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路设计,内容优化更新不够及时,更多的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阐发,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与时代发展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相关专题内容衔接上亦有一定优化空间。因此,需要我们准确定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传承逻辑与要求,以便更好地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其二,要重视课内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创新联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文化属性。在课堂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要有意识地创新自身教学方法,革新传统思政课程教学模式,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内容中的比重。从技巧创新和技术更新双重角度发力,发挥信息技术创新优势,磨炼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技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外,要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有机融入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中。通过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传统节日晚会等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的举办,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提升大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达到增强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的目的。
(作者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2019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思政专项立项课题“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与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19SKSZ07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的思想精髓与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全面阐释了其价值定位,明确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环节与核心要求,对新时期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定位的理解方面,我们要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是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存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世代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由价值理念、精神信仰、社会风俗等建构成的有机体系,是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的价值标准,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塑造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是让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的最鲜明的身份标识。其次,我们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关键在于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和阐释。这主要表现在对中华民族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传统文化作出时代化阐释。最后,最重要的是,我们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坚持与时俱进,秉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原则,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科学指南。从理论层面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明的当代特色,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为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从实践层面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要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智慧启迪和价值先导,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着深厚支撑。“中国之治”的灵魂即在于中国文化、中国精神,只有牢牢扎根在中国大地上的制度才可能深入人心、持久并具有最广泛影响力和适用性。
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价值与困境
文化自信是人才成长过程中的必要基础,是十分深厚的精神力量。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者,不能缺失了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与发展信心。只有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形成对民族文化精神的坚定信仰,才能肩负起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的重任。从个人成长角度看,培养大学生坚定的文化自信是丰富其人文修养、培养其健全人格、塑造其坚韧心性、完善其道德品质的必要过程。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到各种文化思潮,而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时期的他们往往缺乏足够的辨识能力,容易受一些异端文化、不良思潮的影响,并反映到大学生思想价值理念和行为选择层面,进而影响其个人成长成才。从社会发展层面看,培养对本民族文化抱有高度认同感和自信心的青年人才,是繁荣民族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大学生是未来文化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离不开青年大学生的努力,因此,培养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坚定信心必不可少。从国家层面看,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包含文化实力之间的竞争,文化输出是国际竞争的常用手段之一。中国要在多极化国际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让世界看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现阶段来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还存在一些不足,不管是内部教育优化还是外部环境营造工作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在高校教育层面,主要表现在一些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不到位、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创新力不足、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不科学等方面;在环境创造层面,主要表现在社会传统文化氛围不浓郁、校园文化学习环境不佳、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机制不健全等,难以为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丰沃土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策略
其一,优化思政教育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材。当前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还沿袭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路设计,内容优化更新不够及时,更多的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阐发,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与时代发展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相关专题内容衔接上亦有一定优化空间。因此,需要我们准确定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传承逻辑与要求,以便更好地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其二,要重视课内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创新联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文化属性。在课堂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要有意识地创新自身教学方法,革新传统思政课程教学模式,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内容中的比重。从技巧创新和技术更新双重角度发力,发挥信息技术创新优势,磨炼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技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外,要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有机融入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中。通过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传统节日晚会等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的举办,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提升大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达到增强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的目的。
(作者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2019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思政专项立项课题“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与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19SKSZ079)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文交所资讯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 舒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2023-01-20
- 兔年到!一起赏读古诗词里的兔文化吧!2023-01-20
-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徐佳佳:现代以来传统年画艺2023-01-20
- 黑龙江甘南县:“迎新春”系列群文活动惠民千2023-01-20
- 圆明园福海冰场初一至初六将上演传统冰嬉 2023-01-19
- 《中国地名大会》热播:在地名寻根之旅中窥见2023-01-19
- 创新活动形式让文物活起来:沈阳博物馆寻找“2023-01-19
- 上海博物馆兔年迎春展正式开放2023-01-19
- 千年宋韵今犹在 一张棉毯照古今:浙江兰溪县2023-01-18
- 技术创新为艺术出力 助力艺术精品创新呈现2023-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