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余杭纸伞”非遗传承人:刘有泉、刘伟学爷孙俩的纸伞共富梦
2023-01-03 11:17:45 来源:中国文化报
浙江“余杭纸伞”非遗传承人:刘有泉、刘伟学爷孙俩的纸伞共富梦,实用、好看、精致的余杭纸伞不仅拥有了更为多样和多彩的伞面,还衍生出了庭院大伞、纸伞灯、纸伞亭、桌椅、装置艺术等新产品,频频亮相国内外设计展。
刘伟学的油纸伞作坊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供图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戴望舒赋予油纸伞以婉约动人的韵味。在浙江杭州,刘有泉、刘伟学爷孙俩“余杭纸伞”的传承故事被传为佳话。
“余杭纸伞”制作技艺是浙江省级非遗项目,在清乾隆年间就非常有名,至今已有230余年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余杭纸伞”技艺因为制作工艺复杂等原因一度消失。这些年,经过刘有泉、刘伟学爷孙俩的努力,余杭油纸伞不仅走进了现代生活,被更多年轻消费者所喜爱,还走出国门在巴黎家居展、米兰设计周大放异彩。
在瓶窑镇塘埠村“余杭纸伞”展示馆,今年70多岁的刘有泉介绍,从前不少外地香客途经余杭,都会购伞作为礼物送给家乡的亲友。“小时候,家家户户都喜欢用油纸伞,但到了上世纪70年代,受钢骨伞上市的冲击,油纸伞就渐渐没落了。”不忍看到油纸伞制作技艺失传的刘有泉,早在1982年就萌生“一定要把老手艺恢复起来”的念头。
油纸伞工序繁琐,民间有“工序七十二道半,搬进搬出不消算”之说。“会制作油纸伞的老艺人越来越少,制作技艺再不传承就会慢慢消失。”2006年,本该安享晚年的刘有泉,走上了十里八乡拜访召集老艺人之路。在他的感召下,63岁的房金泉、62岁的陈月祥、60岁的沈丽华和73岁的孙水根,一群年龄总和超过300岁的老伙伴聚到一起重拾旧艺。此后不久,来自德国的设计师克里斯和同伴张雷夫妇慕名找到刘有泉,学习余杭纸伞的“湿糊”工艺(用胶水将整张皮纸湿透后一层一层地糊在伞骨之上的一道工艺)。
老人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和余杭油纸伞的技艺价值,被刘有泉的“90后”孙子刘伟学看在眼里、刻在心里。2015年,从杭州师范大学设计系毕业仅一年的刘伟学毅然辞去杭州一家设计公司的安稳工作,回到村里,从爷爷手中接过“余杭纸伞”制作工艺传承的重担。“当初,身边很多人对我做纸伞抱有很大的怀疑态度,他们认为我应该留在城市发展,纸伞被历史遗忘,没有发展前景,年轻人不该做这件事。”但在刘伟学看来,老手艺油纸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年轻人更要学会珍惜和保护。随后,高中校友汤薇、大学同学王跃成也加入了传承队伍。
同年,克里斯与刘伟学联合制作了一把大纸伞,作为装置艺术远渡重洋,参加巴黎MO展览、米兰设计周展览以及雅典博物馆展览,这更加坚定了刘伟学的选择。“制伞过程中,许多看似微小的细节,都会影响到一把伞的好与坏。”凭着对油纸伞的热爱和平时所学的专业设计知识,刘伟学对油纸伞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传统的技艺加上时尚的眼力,很快“余杭纸伞”有了新的模样:以更轻便的竹子取代木头做伞杆,以韧度更好、带有天然肌理的皮纸替代桃花纸,换用味道更淡、光泽更细腻的木蜡油;和潮牌服装跨界合作,将潮流元素融入油纸伞制作;打造迷你版材料包,供人们体验从伞骨到完整纸伞的制作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刘伟学将家里的老宅改造成“余杭纸伞展示馆”,打造余杭纸伞制作工坊展示油纸伞作品及其制作工艺,开办油纸伞制作学堂,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学习传承老手艺。“作为年轻人,我们既要传承,也要创新,让老手艺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这才是传承的应有之道。”刘伟学说。
在刘伟学的努力下,实用、好看、精致的余杭纸伞不仅拥有了更为多样和多彩的伞面,还衍生出了庭院大伞、纸伞灯、纸伞亭、桌椅、装置艺术等新产品,频频亮相国内外设计展。此外,他还专门开设“纸伞之家”网店,吸引了8万多粉丝关注。如今,镇上一些村民和闲居在家的退休人员都加入了“纸伞之家”队伍,他们有空就聚在一起制作纸伞,还能有工资收入。
2021年,刘伟学在村里办起了研学课堂,不仅吸引了大量余杭纸伞的爱好者前来学艺,还成功带动了工坊周边村民增收。“纸伞之家”所在的塘埠村发展成为余杭纸伞制作传承基地,刘伟学也摘得余杭区第一届“十佳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
不久前,余杭油纸伞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文渊阁惊艳亮相,古老的非遗技艺在年轻的刘伟学手中再次建立了与现代生活的链接,形成了一个传承支持产业、产业促进就业、就业助力传承的非遗产业闭环。“接下来,我们要将‘纸伞之家’打造成余杭区的文化窗口,并辐射带动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带领村民一起迈向共同富裕。”刘伟学信心满怀。
刘伟学的油纸伞作坊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供图
“余杭纸伞”制作技艺是浙江省级非遗项目,在清乾隆年间就非常有名,至今已有230余年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余杭纸伞”技艺因为制作工艺复杂等原因一度消失。这些年,经过刘有泉、刘伟学爷孙俩的努力,余杭油纸伞不仅走进了现代生活,被更多年轻消费者所喜爱,还走出国门在巴黎家居展、米兰设计周大放异彩。
在瓶窑镇塘埠村“余杭纸伞”展示馆,今年70多岁的刘有泉介绍,从前不少外地香客途经余杭,都会购伞作为礼物送给家乡的亲友。“小时候,家家户户都喜欢用油纸伞,但到了上世纪70年代,受钢骨伞上市的冲击,油纸伞就渐渐没落了。”不忍看到油纸伞制作技艺失传的刘有泉,早在1982年就萌生“一定要把老手艺恢复起来”的念头。
油纸伞工序繁琐,民间有“工序七十二道半,搬进搬出不消算”之说。“会制作油纸伞的老艺人越来越少,制作技艺再不传承就会慢慢消失。”2006年,本该安享晚年的刘有泉,走上了十里八乡拜访召集老艺人之路。在他的感召下,63岁的房金泉、62岁的陈月祥、60岁的沈丽华和73岁的孙水根,一群年龄总和超过300岁的老伙伴聚到一起重拾旧艺。此后不久,来自德国的设计师克里斯和同伴张雷夫妇慕名找到刘有泉,学习余杭纸伞的“湿糊”工艺(用胶水将整张皮纸湿透后一层一层地糊在伞骨之上的一道工艺)。
老人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和余杭油纸伞的技艺价值,被刘有泉的“90后”孙子刘伟学看在眼里、刻在心里。2015年,从杭州师范大学设计系毕业仅一年的刘伟学毅然辞去杭州一家设计公司的安稳工作,回到村里,从爷爷手中接过“余杭纸伞”制作工艺传承的重担。“当初,身边很多人对我做纸伞抱有很大的怀疑态度,他们认为我应该留在城市发展,纸伞被历史遗忘,没有发展前景,年轻人不该做这件事。”但在刘伟学看来,老手艺油纸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年轻人更要学会珍惜和保护。随后,高中校友汤薇、大学同学王跃成也加入了传承队伍。
同年,克里斯与刘伟学联合制作了一把大纸伞,作为装置艺术远渡重洋,参加巴黎MO展览、米兰设计周展览以及雅典博物馆展览,这更加坚定了刘伟学的选择。“制伞过程中,许多看似微小的细节,都会影响到一把伞的好与坏。”凭着对油纸伞的热爱和平时所学的专业设计知识,刘伟学对油纸伞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传统的技艺加上时尚的眼力,很快“余杭纸伞”有了新的模样:以更轻便的竹子取代木头做伞杆,以韧度更好、带有天然肌理的皮纸替代桃花纸,换用味道更淡、光泽更细腻的木蜡油;和潮牌服装跨界合作,将潮流元素融入油纸伞制作;打造迷你版材料包,供人们体验从伞骨到完整纸伞的制作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刘伟学将家里的老宅改造成“余杭纸伞展示馆”,打造余杭纸伞制作工坊展示油纸伞作品及其制作工艺,开办油纸伞制作学堂,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学习传承老手艺。“作为年轻人,我们既要传承,也要创新,让老手艺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这才是传承的应有之道。”刘伟学说。
在刘伟学的努力下,实用、好看、精致的余杭纸伞不仅拥有了更为多样和多彩的伞面,还衍生出了庭院大伞、纸伞灯、纸伞亭、桌椅、装置艺术等新产品,频频亮相国内外设计展。此外,他还专门开设“纸伞之家”网店,吸引了8万多粉丝关注。如今,镇上一些村民和闲居在家的退休人员都加入了“纸伞之家”队伍,他们有空就聚在一起制作纸伞,还能有工资收入。
2021年,刘伟学在村里办起了研学课堂,不仅吸引了大量余杭纸伞的爱好者前来学艺,还成功带动了工坊周边村民增收。“纸伞之家”所在的塘埠村发展成为余杭纸伞制作传承基地,刘伟学也摘得余杭区第一届“十佳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
不久前,余杭油纸伞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文渊阁惊艳亮相,古老的非遗技艺在年轻的刘伟学手中再次建立了与现代生活的链接,形成了一个传承支持产业、产业促进就业、就业助力传承的非遗产业闭环。“接下来,我们要将‘纸伞之家’打造成余杭区的文化窗口,并辐射带动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带领村民一起迈向共同富裕。”刘伟学信心满怀。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文交所资讯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 浙江“余杭纸伞”非遗传承人:刘有泉、刘伟学2023-01-03
- 湖北省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回到田野 2023-01-03
- 文物修复与鉴定专家贾文忠:“妙手回春” 让2023-01-03
- 丰富非遗消费方式和消费场景 是非遗传承的2023-01-03
- 国盛茶兴 新时代赋予中国茶新的机遇2023-01-02
- 国产电视剧从零星出海走向整舰出海 推动反2023-01-02
- 正月十二 一幕曲艺大戏于胡集书会精彩上演2023-01-01
- 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化+科技随处可见 2022-12-31
- 2022广西首届非遗美食生活季在南宁五象湖公2022-12-31
- 2023央视春晚首支歌曲定制歌曲《你好陌生人202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