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艺术

两年一届的“红铜鼓”搭建中国与东盟艺术教育虹桥

2022-07-27 08:51:47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两年一届的“红铜鼓”搭建中国与东盟艺术教育虹桥,红铜鼓作为挖掘和培养艺术人才、展示和推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平台,将不断涌现新亮点,对中国—东盟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第14届“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于近日在线上启动,相关活动将持续至7月底。此次展演从79所中国与东盟国家艺术院校遴选出563个(件、篇)最佳作品和优秀作品,通过“红铜鼓”主题小程序向中国以及东盟国家民众展示。

两年一届的“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是中国与东盟艺术院校师生共同期盼的活动,经过26年的兼收并蓄、开放发展,“红铜鼓”展演在内容、形式等方面历经多番创新和提升,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形成极富民族特色的区域性文化品牌。“红铜鼓”在展示中国与东盟国家艺术教育成果、推动艺术人才教育发展、促进人文交流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正以艺术教育为虹桥,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擂响“云上红铜鼓”

今年的“红铜鼓”将以往的线下展演搬到“云上”,开展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的线上活动。活动共收到来自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等东盟国家和国内79个艺术院校的作品4682件,经组委会评审,563个(件、篇)作品脱颖而出,进行线上展示、展播,以此促进学校之间的交流互鉴,带动全民艺术教育发展。

今年的“红铜鼓”展演包含舞台艺术类教育成果展演、学生优秀美术作品展、艺术教育优秀论文评选、艺术教育优质课堂展示、社会艺术教育5个板块,得到中国和东盟国家艺术院校的热烈响应,许多东盟国家的留学生和教师也参与进来。如在广西留学的菲律宾籍学生伊丽莎展示了菲律宾传统器乐表演《Binalig》,广西艺术学院学生在印尼籍教师的指导下,编排了器乐节目《印尼肯当鼓与中国鼓》,展现了中国与印尼鼓乐碰撞的魅力。在优质课堂展示板块,舞蹈单元课“美丽的‘千岛之舞’”展示了风情万种的印度尼西亚传统舞蹈教学过程。不同民族文化的交织,不同国家和地区青少年的风采,在艺术教育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描绘了“红铜鼓”的主色调,彰显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师生对艺术共同的追求与热爱。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红铜鼓”形成了青少年素质教育到中职与高校的艺术职业教育链条,共收到212个(件)社会艺术教育作品,并被纳入社会艺术教育板块,展示了社会艺术机构开展艺术教育的成果。

26年发展硕果累累

“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的前身是1996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教育厅创办的“红铜鼓”中等艺术教育专业大赛。2008年,在中国文化部的大力支持下,大赛更名为“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活动重心由比赛转向交流。此后,“红铜鼓”内容设置渐趋完善,不仅有舞台艺术和美术作品的展览展示,还聚焦艺术课堂实践与理论论文的交流,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各个院校的艺术教育成果。

2016年起,“红铜鼓”正式列入中国—东盟文化论坛的配套活动,其影响力和号召力进一步扩大。至2018年,共有柬埔寨、老挝、缅甸等东盟国家和中国北京、广东、四川、内蒙古等省区市的142所艺术院校参与其中,参展作品的质量和数量逐年提升。

“我们很高兴在中国展示缅甸的传统舞蹈。”在2018年的“红铜鼓”活动中,缅甸瑞·朗艺术学校校长杨升良带领8名学生来到中国,展示将缅甸传统文化进行舞台转化并融入艺术教育的成果。该校一直活跃于历届“红铜鼓”展演中,并加入了中国—东盟艺术高校联盟,是中国—东盟艺术交流与教育合作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历经多年发展,“红铜鼓”硕果累累,犹如一道美丽的彩虹,装点着艺术教育异彩纷呈的天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甘霖表示,“红铜鼓”丰富了中外院校间的艺术教育交流,既有助于拓宽学生们的文化视野,让他们近距离接触不同地域的艺术风采和文化观念,又可展示中国的文化风貌,包括广西的民族特色,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今年的“红铜鼓”同样亮点纷呈:作品数量比上一届增加了35%;展演范围从专业艺术院校向社会艺术教育领域延展;展演形式从线下转移到“永不落幕”的线上平台;校际沟通机制从艺术院校间单一的学习交流转向联系更紧密、交流更常态化的院校联盟方式。

这些都为“红铜鼓”开拓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活动承办单位广西艺术学校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本届“红铜鼓”为契机,筹建中国—东盟艺术教育联盟,成员涵盖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艺术类中职院校、高校和社会机构,通过丰富的交流活动推动艺术教育的合作发展。

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

在“红铜鼓”的推动下,广西不断探索中国—东盟文化艺术交流机制与渠道。由广西艺术学院主办的中国—东盟音乐周被称为“中国新时期音乐展示的三大平台之一”,共推出作品千余部、音乐会150余场。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9年精耕细作,共举办演出263场,开展戏剧工作坊96场、专题研讨18场、粤剧大赛31场、艺术展览28场,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拓展了空间。

在加强文化交流的同时,“红铜鼓”也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艺术教育领域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中国—东盟艺术院校校长圆桌会议成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培育的艺术教育交流平台;2017年成立的中国—东盟艺术高校联盟已经培养了中外优秀青年人才300余名,其中的杰出代表——越南留学生杜氏青花被誉为“中越友好交流的使者”。

“我们始终相信,在加强交流、友好互利的基础上,‘红铜鼓’作为挖掘和培养艺术人才、展示和推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平台,将不断涌现新亮点,对中国—东盟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更多力量。”活动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文交所资讯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Copyright © 2011-2022 www.caezx.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文交所资讯网 版权所有

邮箱:404873470@qq.com   联系电话: 0371-55337102   传真: 0371-55337102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1500199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未标注"本站原创"的新闻均来自网络,旨在服务网民传播信息,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