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入景区倍受追捧!文旅融合带给游客别样感受
2022-07-22 09:00:02 来源:中国文化报
非遗入景区倍受追捧!文旅融合带给游客别样感受,这不仅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也让疫情下渴望恢复经营的商户和店铺看到了希望。来此旅游的游客有了更多的休闲娱乐选择,或驻足观赏或品尝美食,让宁静了多时的景区又充满喧闹,传承人也获得了多元的展示平台和舞台。
“非遗·雅集”吸引市民和游客 本报驻陕西记者 秦 毅 摄
“游览历史古迹,还能看到这么精彩的非遗展演,让我们对‘文化陕西’的厚重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游览更有意义。”不久前,与家人一起来陕西华清宫景区游玩的张先生说。
在绿水青山间,在文化遗址中,在文化街区里,越来越多的来陕游客与张先生一样,收获旅途中的意外之喜。这是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相融的美好,是文化之趣、文化自信注入美景之中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也体现了陕西各文旅单位扎实推进非遗进景区、开展非遗集市等活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持续深入推进文旅融合的信心、动力。
非遗依托景区持续释放活力
“在欣赏游玩美景的同时,还能欣赏到恢宏雄厚的鼓乐、悠扬婉转的琴音、精彩绝伦的武术、惟妙惟肖的杖头木偶戏,真的不虚此行。”不久前,游览翠华山的吕女士说,在以地质地貌为特质的翠华山景区里,还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是她没想到的。
近期,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连续举办了多场“西安市非遗保护传承人志愿者队伍景区行活动”,足迹遍布翠华山、华清宫等多个景区,带去了包括鼓乐、古琴、红拳、造纸、砖雕、糖人、面塑等非遗项目的展示和展演活动,让游客在风光旖旎的美景与古迹中感受跨越历史时空的对话,体会古老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
在以高耸的山峰为背景的舞台前,游客们兴致高涨,翘首观看。起源于唐代燕乐的西安鼓乐强大的演出阵仗,让不少人发出惊叹。游客表示,聆听此乐,仿佛回到了繁盛的唐朝。古琴演奏配合现场的斫琴技艺,让观众在悠扬空灵的乐曲中感受中国器乐的文化精髓。
“我们保护非遗,需要把它们置于群众的当代生活中,要着力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密切连接,从而更好地服务人民。”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更好地展示传播非遗、助力文旅产业恢复发展,还将继续通过行走的非遗展示,让群众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与中国传统文化美丽邂逅。
非遗集市入驻街区受追捧
布糊画、风筝、棉絮画、关中葫芦、核雕等非遗产品,戏曲容妆、戏曲盔帽、古琴等特色表演,让西安老菜场文化创意街区热闹非凡。西安市碑林区文化馆近期连续组织非遗传承人将“非遗·雅集”搬进街区,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和体验。
“非遗·雅集”集宣传展示、产品销售于一体,每次会设定不同的主题,邀请不同项目的传承人来到现场,与游客互动。不久前,活动邀请到碑林非遗戏曲容妆传承人党莉莉和戏曲盔帽制作箱倌技艺传承人霍耀武,带来了精彩的戏曲表演,让游客从演唱、盔帽、戏服、妆容等方面近距离感受到戏曲文化的精深。活动现场异常热闹,精湛的技艺和非遗之美,让游客们感到不虚此行。
霍耀武说:“祖辈们流传下来的手工技艺历久弥新,时代要求非遗能绽放出年轻化、潮流化的特色,我们也需要像老菜场这样充满市井文化气息的景区,在融合共进中,让非遗服务更多的人。”
碑林区文化馆馆长王敏表示,把非遗集市带入创意文化街区,用技艺背后的非遗故事承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交织,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非遗的展示有了更广阔的天地,也让市民和游客对街区有了新期待,可谓一举多得。
非遗体验给游客更多选择
“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和参与性强的非遗展示活动,充分彰显非遗与现代生活的深刻联系,描绘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保护、传承、弘扬的美好图景,是非遗进景区实现双赢的有益尝试,是撬动景区再发展、展示非遗成果、呈现非遗之美的创新之举。”陕西省文化馆非遗保护部主任白拴锁说。
近日,由陕西省文化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咸阳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陕西省第五届非遗传承人绝活才艺展示活动在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咸阳礼泉袁家村精彩亮相。活动遴选三秦大地众多非遗项目中的绝活进行集中展演展示,现场不仅有传统的锣鼓、陕北说书、信天游、唢呐、社火等传承人带来的绝技表演,还有众多非遗项目产品的展示和售卖。非遗传承人现场示范,并指导游客制作,在生动的讲解和互动中共同感受传统民间文化的深远魅力。游客在被其精湛技艺折服的同时,不禁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活动突出了“非遗+旅游”“非遗+乡村振兴”的发展特质,用流淌在民族文化血脉之中“活”的技艺,创造美好生活,服务人民需要。这不仅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也让疫情下渴望恢复经营的商户和店铺看到了希望。来此旅游的游客有了更多的休闲娱乐选择,或驻足观赏或品尝美食,让宁静了多时的景区又充满喧闹,传承人也获得了多元的展示平台和舞台。
不断深化“非遗进景区”的形式和内容,并将成熟模式积极向地县推广和辐射,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践行文旅融合的重要举措。据陕西省文化馆党总支副书记、副馆长杜俊杰介绍,陕西省文化馆与汉中勉县武侯墓博物馆达成合作协议,打造全省非遗进景区常态化典型示范案例,将开发当地旅游资源与打造非遗体验项目相结合,完善非遗设施,丰富景区文化,吸引更多游客,实现旅游与文化互助的生动局面,为陕西文旅发展提供宝贵经验和有益借鉴。
“非遗·雅集”吸引市民和游客 本报驻陕西记者 秦 毅 摄
“游览历史古迹,还能看到这么精彩的非遗展演,让我们对‘文化陕西’的厚重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游览更有意义。”不久前,与家人一起来陕西华清宫景区游玩的张先生说。
在绿水青山间,在文化遗址中,在文化街区里,越来越多的来陕游客与张先生一样,收获旅途中的意外之喜。这是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相融的美好,是文化之趣、文化自信注入美景之中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也体现了陕西各文旅单位扎实推进非遗进景区、开展非遗集市等活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持续深入推进文旅融合的信心、动力。
非遗依托景区持续释放活力
“在欣赏游玩美景的同时,还能欣赏到恢宏雄厚的鼓乐、悠扬婉转的琴音、精彩绝伦的武术、惟妙惟肖的杖头木偶戏,真的不虚此行。”不久前,游览翠华山的吕女士说,在以地质地貌为特质的翠华山景区里,还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是她没想到的。
近期,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连续举办了多场“西安市非遗保护传承人志愿者队伍景区行活动”,足迹遍布翠华山、华清宫等多个景区,带去了包括鼓乐、古琴、红拳、造纸、砖雕、糖人、面塑等非遗项目的展示和展演活动,让游客在风光旖旎的美景与古迹中感受跨越历史时空的对话,体会古老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
在以高耸的山峰为背景的舞台前,游客们兴致高涨,翘首观看。起源于唐代燕乐的西安鼓乐强大的演出阵仗,让不少人发出惊叹。游客表示,聆听此乐,仿佛回到了繁盛的唐朝。古琴演奏配合现场的斫琴技艺,让观众在悠扬空灵的乐曲中感受中国器乐的文化精髓。
“我们保护非遗,需要把它们置于群众的当代生活中,要着力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密切连接,从而更好地服务人民。”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更好地展示传播非遗、助力文旅产业恢复发展,还将继续通过行走的非遗展示,让群众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与中国传统文化美丽邂逅。
非遗集市入驻街区受追捧
布糊画、风筝、棉絮画、关中葫芦、核雕等非遗产品,戏曲容妆、戏曲盔帽、古琴等特色表演,让西安老菜场文化创意街区热闹非凡。西安市碑林区文化馆近期连续组织非遗传承人将“非遗·雅集”搬进街区,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和体验。
“非遗·雅集”集宣传展示、产品销售于一体,每次会设定不同的主题,邀请不同项目的传承人来到现场,与游客互动。不久前,活动邀请到碑林非遗戏曲容妆传承人党莉莉和戏曲盔帽制作箱倌技艺传承人霍耀武,带来了精彩的戏曲表演,让游客从演唱、盔帽、戏服、妆容等方面近距离感受到戏曲文化的精深。活动现场异常热闹,精湛的技艺和非遗之美,让游客们感到不虚此行。
霍耀武说:“祖辈们流传下来的手工技艺历久弥新,时代要求非遗能绽放出年轻化、潮流化的特色,我们也需要像老菜场这样充满市井文化气息的景区,在融合共进中,让非遗服务更多的人。”
碑林区文化馆馆长王敏表示,把非遗集市带入创意文化街区,用技艺背后的非遗故事承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交织,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非遗的展示有了更广阔的天地,也让市民和游客对街区有了新期待,可谓一举多得。
非遗体验给游客更多选择
“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和参与性强的非遗展示活动,充分彰显非遗与现代生活的深刻联系,描绘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保护、传承、弘扬的美好图景,是非遗进景区实现双赢的有益尝试,是撬动景区再发展、展示非遗成果、呈现非遗之美的创新之举。”陕西省文化馆非遗保护部主任白拴锁说。
近日,由陕西省文化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咸阳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陕西省第五届非遗传承人绝活才艺展示活动在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咸阳礼泉袁家村精彩亮相。活动遴选三秦大地众多非遗项目中的绝活进行集中展演展示,现场不仅有传统的锣鼓、陕北说书、信天游、唢呐、社火等传承人带来的绝技表演,还有众多非遗项目产品的展示和售卖。非遗传承人现场示范,并指导游客制作,在生动的讲解和互动中共同感受传统民间文化的深远魅力。游客在被其精湛技艺折服的同时,不禁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活动突出了“非遗+旅游”“非遗+乡村振兴”的发展特质,用流淌在民族文化血脉之中“活”的技艺,创造美好生活,服务人民需要。这不仅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也让疫情下渴望恢复经营的商户和店铺看到了希望。来此旅游的游客有了更多的休闲娱乐选择,或驻足观赏或品尝美食,让宁静了多时的景区又充满喧闹,传承人也获得了多元的展示平台和舞台。
不断深化“非遗进景区”的形式和内容,并将成熟模式积极向地县推广和辐射,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践行文旅融合的重要举措。据陕西省文化馆党总支副书记、副馆长杜俊杰介绍,陕西省文化馆与汉中勉县武侯墓博物馆达成合作协议,打造全省非遗进景区常态化典型示范案例,将开发当地旅游资源与打造非遗体验项目相结合,完善非遗设施,丰富景区文化,吸引更多游客,实现旅游与文化互助的生动局面,为陕西文旅发展提供宝贵经验和有益借鉴。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文交所资讯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 深入挖掘和丰富大运河文化内涵 让大运河文2022-12-07
- 以恰当创意提供差异化精神体验 唤起对美的2022-12-07
- 良渚遗址玉器鸟纹频现:良渚玉器鸟立高台图符2022-12-07
- 紧贴时代脉搏 把握时代主流 铸就文艺精品2022-12-02
-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申遗2022-12-02
-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2022-11-30
- “艺海拾遗”系列非遗展演活动:精准对接需2022-11-29
- 用全新方式讲述国潮文化——河南卫视“剧2022-11-29
- 历经千百年,今朝更耐看:齐鲁大地推动非遗保护2022-11-29
- 时代交响—全国优秀乐团邀请展演:展现当代海202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