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少数民族风格 在食品包装中的运用与研究
2022-07-22 08:57:12 来源:中国文化报
民俗文化是广大民众生产生活、习俗风尚中最为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内容,是历经漫长岁月沉淀而广为传承的文化风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护民俗文化对于推动民俗文化发展、提升精神文明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不同民俗文化中提取最典型的民俗元素并将其运用于包装设计当中,形成各种各样极具特色的包装着色、图案纹样、艺术字体、品牌名称等,对于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市场竞争展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包装设计也呈现出百花齐放、别出心裁的态势。一方面,独特的包装设计能够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顺利抓住消费者的眼球,提升他们的消费冲动,进而实现商品价值的转化;另一方面,民俗元素在食品包装设计上的运用,能够增强商品包装的感染效应。民俗元素所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既体现在数千年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又表现在人居环境、生产生活用具、娱乐活动、艺术造型等方方面面,其所蕴含的心理因素,能够向人们展示商品所特有的文化意蕴和精神内核。在食品包装上运用民俗元素,能够增加民俗产品的感染力,在无形中拉近消费者与产品的距离,给人亲切自然的归属感,从而在精神上产生共鸣,使消费者在心理上和身体上得到愉悦和满足。因此,如何在食品包装设计中,找到民俗文化和民俗元素深度融合的点,将不同地区典型的民俗元素有机融入食品包装的设计当中,达到传播民俗文化、塑造品牌形象的双重目标,值得我们持续不断地深耕。
贵州是一个有着诸多不同民族的省份,在区域民俗文化构成上呈现出“满园春色、繁花盛开”的景象。其中,苗族的独特服饰、布依族的绣花和蜡染技术、水西文化、红色文化以及歌舞文化等,存在着诸多可以发掘、融合的民俗文化和民俗元素内容,为贵州少数民族文化风格与包装相结合奠定了良好的先天基础。但是,在探索如何将贵州少数民族地域民俗文化在食品包装上进行合理运用方面,仍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是食品包装设计在创新创意方面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呈现出不匹配、不协调的情况。不同类型的产品包装设计风格差异不明显,难以体现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特色。并且,民俗食品在生产和销售上基本属于个体经营,经营者自身的管理理念、管理水平、品牌意识以及在技术与资金方面相对薄弱等多重因素,导致了食品包装设计关注度不高和食品包装工艺简单、制作粗糙、创意陈旧、产品更新换代缓慢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虽然有着良好的先天基础,但在民俗食品包装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是民俗食品在质和量上的不足是制约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食品业发展的核心环节。当前,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民俗食品市场发展存在着一些掣肘因素,例如,食品包装设计不够精巧、创意不突出等。同时,民俗食品生产、加工和经营多以传统的低端生产加工方式为主,生产规模小,民俗食品种类单一。此外,对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土特产品,在生产加工工艺、产品制作流程、食品包装设计、地方特色商品品牌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因此,民俗食品在生产方式与食品包装设计两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已成为影响贵州少数民族地域民俗食品和包装设计向前迈进的又一重要因素。
为了促进贵州少数民族地域食品包装设计找到与民俗文化、民俗元素进行深度融合的点,将不同地区典型的民俗元素有机融入食品包装设计当中,推动民俗食品加工业的不断发展,其潜在的发展路径有以下几点:
一是以民俗文化和民俗元素为“支点”,实现民俗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包装工艺步入新高度。首先,在食品包装和设计方面要另辟蹊径,力求以最简单的方式传达最核心的要义。在图形设计、着色和元素使用上简练、直白,传递有效信息;在食品包装设计上要因地制宜,根据食品自身的内容来设计包装样式,将食品特点很直白地反映在包装上,即看到外部包装就能够大致了解食品内容,二者相互呼应、相得益彰。其次,合理选材,杜绝浪费和过度包装现象。现阶段食品包装基本以塑料质地选材为主,在食品图案设计方面更是参差不齐,要让民俗文化、民俗元素与食品包装设计产生更好的融合效果,食品包装材质设计上需要进行较大的调整和改动,同时,要将生态保护和环保理念融入其中。利用现有材料进行设计与创作,例如,将植物的皮、梗等相结合,在进行一番改造之后均用作包装材料,通过原始材料加上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独有的民俗文化元素,二者相互融合,既能够唤起民俗文化中质朴的情感,也能很好地体现民俗食品的特质,感受民俗食品独有的味道,展现民俗文化的吸引力和传播力。最后,随着各地掀起的旅游热潮,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需抓住潜在的机遇,助力民俗食品不断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对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不同文化冲击必然会对自身民俗文化产生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如何推动民俗文化和民俗元素发展壮大是值得深思的又一重要命题。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游客,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通过深度挖掘当地的绣花和蜡染技术、水西文化、红色文化内涵,将布依族、苗族等17个民族的传统手工艺技术和当地的物质资源深度融合,设计和制造出独具特色、品位较高的民俗食品品牌,推动集地方性和文化性于一身的民俗食品走向外部市场,让更多游客能够接触到、了解到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二是好的民俗食品是基础,精美的包装同样不可或缺,二者相互结合才能量质齐升。促进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民俗食品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必须有敢于突破、不断创新的精神,要充分认识到民俗食品、食品包装与民俗文化、民俗元素相互融合的战略意义。企业作为生产的主体,是民俗食品生产的生力军,不但要重视产品的质量,不断开发出优质、具有特色的食品,还要重视食品包装环节。网络的发展使传统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现象被重新定义和塑造,适当的宣传能够为民俗食品、民俗文化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而产品的包装设计就是产品对外宣传最为直接的一种方式。设计精良的食品包装能够将传统的民俗文化与现代的艺术设计完美结合,传达出良好的感官效果,让广大消费者产生心理共鸣。因此,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食品包装设计应积极吸取当地民俗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结合现代的艺术设计形成民俗文化独具特色的包装设计艺术风格,展现出包装设计的民俗美、浓厚的文化底蕴和造型独特的艺术特征。此外,在食品包装造型与结构上要寻求一定的突破和创新,转变传统的单一的方式,在食品不同的口味上可以采用不同的颜色、图案和结构的包装。同时,要重点关注游客的差异化需求,在民俗食品的包装设计上应当做到制作精美、实用耐用、彰显特性、携带方便,在满足游客审美要求的同时适当提高商品档次、提升附加值,并兼顾游客自己品尝或走亲访友等多种需求。
(作者系贺州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装饰艺术、包装设计、地域民俗文化、视觉传达)
当前,市场竞争展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包装设计也呈现出百花齐放、别出心裁的态势。一方面,独特的包装设计能够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顺利抓住消费者的眼球,提升他们的消费冲动,进而实现商品价值的转化;另一方面,民俗元素在食品包装设计上的运用,能够增强商品包装的感染效应。民俗元素所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既体现在数千年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又表现在人居环境、生产生活用具、娱乐活动、艺术造型等方方面面,其所蕴含的心理因素,能够向人们展示商品所特有的文化意蕴和精神内核。在食品包装上运用民俗元素,能够增加民俗产品的感染力,在无形中拉近消费者与产品的距离,给人亲切自然的归属感,从而在精神上产生共鸣,使消费者在心理上和身体上得到愉悦和满足。因此,如何在食品包装设计中,找到民俗文化和民俗元素深度融合的点,将不同地区典型的民俗元素有机融入食品包装的设计当中,达到传播民俗文化、塑造品牌形象的双重目标,值得我们持续不断地深耕。
贵州是一个有着诸多不同民族的省份,在区域民俗文化构成上呈现出“满园春色、繁花盛开”的景象。其中,苗族的独特服饰、布依族的绣花和蜡染技术、水西文化、红色文化以及歌舞文化等,存在着诸多可以发掘、融合的民俗文化和民俗元素内容,为贵州少数民族文化风格与包装相结合奠定了良好的先天基础。但是,在探索如何将贵州少数民族地域民俗文化在食品包装上进行合理运用方面,仍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是食品包装设计在创新创意方面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呈现出不匹配、不协调的情况。不同类型的产品包装设计风格差异不明显,难以体现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特色。并且,民俗食品在生产和销售上基本属于个体经营,经营者自身的管理理念、管理水平、品牌意识以及在技术与资金方面相对薄弱等多重因素,导致了食品包装设计关注度不高和食品包装工艺简单、制作粗糙、创意陈旧、产品更新换代缓慢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虽然有着良好的先天基础,但在民俗食品包装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是民俗食品在质和量上的不足是制约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食品业发展的核心环节。当前,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民俗食品市场发展存在着一些掣肘因素,例如,食品包装设计不够精巧、创意不突出等。同时,民俗食品生产、加工和经营多以传统的低端生产加工方式为主,生产规模小,民俗食品种类单一。此外,对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土特产品,在生产加工工艺、产品制作流程、食品包装设计、地方特色商品品牌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因此,民俗食品在生产方式与食品包装设计两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已成为影响贵州少数民族地域民俗食品和包装设计向前迈进的又一重要因素。
为了促进贵州少数民族地域食品包装设计找到与民俗文化、民俗元素进行深度融合的点,将不同地区典型的民俗元素有机融入食品包装设计当中,推动民俗食品加工业的不断发展,其潜在的发展路径有以下几点:
一是以民俗文化和民俗元素为“支点”,实现民俗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包装工艺步入新高度。首先,在食品包装和设计方面要另辟蹊径,力求以最简单的方式传达最核心的要义。在图形设计、着色和元素使用上简练、直白,传递有效信息;在食品包装设计上要因地制宜,根据食品自身的内容来设计包装样式,将食品特点很直白地反映在包装上,即看到外部包装就能够大致了解食品内容,二者相互呼应、相得益彰。其次,合理选材,杜绝浪费和过度包装现象。现阶段食品包装基本以塑料质地选材为主,在食品图案设计方面更是参差不齐,要让民俗文化、民俗元素与食品包装设计产生更好的融合效果,食品包装材质设计上需要进行较大的调整和改动,同时,要将生态保护和环保理念融入其中。利用现有材料进行设计与创作,例如,将植物的皮、梗等相结合,在进行一番改造之后均用作包装材料,通过原始材料加上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独有的民俗文化元素,二者相互融合,既能够唤起民俗文化中质朴的情感,也能很好地体现民俗食品的特质,感受民俗食品独有的味道,展现民俗文化的吸引力和传播力。最后,随着各地掀起的旅游热潮,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需抓住潜在的机遇,助力民俗食品不断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对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不同文化冲击必然会对自身民俗文化产生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如何推动民俗文化和民俗元素发展壮大是值得深思的又一重要命题。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游客,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通过深度挖掘当地的绣花和蜡染技术、水西文化、红色文化内涵,将布依族、苗族等17个民族的传统手工艺技术和当地的物质资源深度融合,设计和制造出独具特色、品位较高的民俗食品品牌,推动集地方性和文化性于一身的民俗食品走向外部市场,让更多游客能够接触到、了解到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二是好的民俗食品是基础,精美的包装同样不可或缺,二者相互结合才能量质齐升。促进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民俗食品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必须有敢于突破、不断创新的精神,要充分认识到民俗食品、食品包装与民俗文化、民俗元素相互融合的战略意义。企业作为生产的主体,是民俗食品生产的生力军,不但要重视产品的质量,不断开发出优质、具有特色的食品,还要重视食品包装环节。网络的发展使传统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现象被重新定义和塑造,适当的宣传能够为民俗食品、民俗文化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而产品的包装设计就是产品对外宣传最为直接的一种方式。设计精良的食品包装能够将传统的民俗文化与现代的艺术设计完美结合,传达出良好的感官效果,让广大消费者产生心理共鸣。因此,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食品包装设计应积极吸取当地民俗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结合现代的艺术设计形成民俗文化独具特色的包装设计艺术风格,展现出包装设计的民俗美、浓厚的文化底蕴和造型独特的艺术特征。此外,在食品包装造型与结构上要寻求一定的突破和创新,转变传统的单一的方式,在食品不同的口味上可以采用不同的颜色、图案和结构的包装。同时,要重点关注游客的差异化需求,在民俗食品的包装设计上应当做到制作精美、实用耐用、彰显特性、携带方便,在满足游客审美要求的同时适当提高商品档次、提升附加值,并兼顾游客自己品尝或走亲访友等多种需求。
(作者系贺州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装饰艺术、包装设计、地域民俗文化、视觉传达)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文交所资讯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 深入挖掘和丰富大运河文化内涵 让大运河文2022-12-07
- 以恰当创意提供差异化精神体验 唤起对美的2022-12-07
- 良渚遗址玉器鸟纹频现:良渚玉器鸟立高台图符2022-12-07
- 紧贴时代脉搏 把握时代主流 铸就文艺精品2022-12-02
-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申遗2022-12-02
-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2022-11-30
- “艺海拾遗”系列非遗展演活动:精准对接需2022-11-29
- 用全新方式讲述国潮文化——河南卫视“剧2022-11-29
- 历经千百年,今朝更耐看:齐鲁大地推动非遗保护2022-11-29
- 时代交响—全国优秀乐团邀请展演:展现当代海202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