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黔江濯水景区:助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2022-11-26 12:15:03 来源:中国文化报
重庆黔江濯水景区:助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全区26项非遗项目194名传承人及非遗项目工作人员,参与非遗进景区展示展演活动200场,网络直播2场,观众近2万人次,参加互动游客达5000人次。
濯水景区非遗表演(黔江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供图)
在日前公布的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中,重庆市黔江区濯水景区入选非遗旅游小镇类优选项目。
濯水景区地处乌江主要支流阿蓬江畔,是5A级景区,濯水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近年来,黔江区充分发挥特色文旅小镇的典型性、示范性、引领性作用,以濯水景区为重点,以点带面,为非遗项目搭建广阔的展示平台,构建旅游立体业态新格局,助推非遗与旅游深入融合发展。
黔江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狠抓非遗重点项目规划建设,邀请黔江区民俗、传统文化、设计展陈方面的相关专家开展实地调研,通过多次论证,编制《濯水非遗小镇建设规划》,逐步形成濯水非遗小镇“一街、一城、一市集、三馆”的建设目标,即一条非遗商品街区、一座非遗美食城、一个非遗文创产品市集,以及渝东南非遗馆、非遗扶贫特产馆、天理良心展馆,将非遗、美食、商业完美结合,打造多元化旅游产品,促进景区产业发展,引领高品质、差异化的旅游新热潮。
同时,黔江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注重非遗品牌活动的打造。其中,鸡杂美食文化节、中国第一鹊桥会是濯水古镇的品牌活动,也是非遗小镇的名片。鸡杂美食文化节以“5A景区+地道美食”的配方,推介黔江旅游和美食名片。游客既可品尝鸡杂,还能欣赏原汁原味的非遗展演,并同步开启线上直播,助力扶贫产品销售。在民间传统节日七夕节期间,依托濯水古镇的传统民俗文化和世界第一风雨廊桥建筑举办中国第一鹊桥会,通过花灯告白、喜船游江、情歌对唱、非遗美食节等文旅活动筑起了一道人间鹊桥。
此外,黔江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大力开展“非遗进景区展示展演”活动,制定非遗保护传承工作“321”模式,即建立“生态、基地、舞台”3个传承体系和“归口、定向”2个保护体系,开展“一年一次”总结评比,非遗保护传承机制不断完善。截至目前,全区26项非遗项目194名传承人及非遗项目工作人员,参与非遗进景区展示展演活动200场,网络直播2场,观众近2万人次,参加互动游客达5000人次。
黔江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黔江区还充分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产品,推动石鸡砣土陶、濯水绿豆粉、黔江鸡杂等一大批黔江非遗项目实现产业化,着力实施一锅鸡杂、一个故事、一首民歌、一套标准、一批企业、一座工厂、一所培训学院、一条产业链的鸡杂“八个一”工程,推动“数字+”旅游,推动数字IP和外延产品开发。
濯水景区非遗表演(黔江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供图)
在日前公布的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中,重庆市黔江区濯水景区入选非遗旅游小镇类优选项目。
濯水景区地处乌江主要支流阿蓬江畔,是5A级景区,濯水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近年来,黔江区充分发挥特色文旅小镇的典型性、示范性、引领性作用,以濯水景区为重点,以点带面,为非遗项目搭建广阔的展示平台,构建旅游立体业态新格局,助推非遗与旅游深入融合发展。
黔江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狠抓非遗重点项目规划建设,邀请黔江区民俗、传统文化、设计展陈方面的相关专家开展实地调研,通过多次论证,编制《濯水非遗小镇建设规划》,逐步形成濯水非遗小镇“一街、一城、一市集、三馆”的建设目标,即一条非遗商品街区、一座非遗美食城、一个非遗文创产品市集,以及渝东南非遗馆、非遗扶贫特产馆、天理良心展馆,将非遗、美食、商业完美结合,打造多元化旅游产品,促进景区产业发展,引领高品质、差异化的旅游新热潮。
同时,黔江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注重非遗品牌活动的打造。其中,鸡杂美食文化节、中国第一鹊桥会是濯水古镇的品牌活动,也是非遗小镇的名片。鸡杂美食文化节以“5A景区+地道美食”的配方,推介黔江旅游和美食名片。游客既可品尝鸡杂,还能欣赏原汁原味的非遗展演,并同步开启线上直播,助力扶贫产品销售。在民间传统节日七夕节期间,依托濯水古镇的传统民俗文化和世界第一风雨廊桥建筑举办中国第一鹊桥会,通过花灯告白、喜船游江、情歌对唱、非遗美食节等文旅活动筑起了一道人间鹊桥。
此外,黔江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大力开展“非遗进景区展示展演”活动,制定非遗保护传承工作“321”模式,即建立“生态、基地、舞台”3个传承体系和“归口、定向”2个保护体系,开展“一年一次”总结评比,非遗保护传承机制不断完善。截至目前,全区26项非遗项目194名传承人及非遗项目工作人员,参与非遗进景区展示展演活动200场,网络直播2场,观众近2万人次,参加互动游客达5000人次。
黔江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黔江区还充分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产品,推动石鸡砣土陶、濯水绿豆粉、黔江鸡杂等一大批黔江非遗项目实现产业化,着力实施一锅鸡杂、一个故事、一首民歌、一套标准、一批企业、一座工厂、一所培训学院、一条产业链的鸡杂“八个一”工程,推动“数字+”旅游,推动数字IP和外延产品开发。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文交所资讯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 深入挖掘和丰富大运河文化内涵 让大运河文2022-12-07
- 以恰当创意提供差异化精神体验 唤起对美的2022-12-07
- 良渚遗址玉器鸟纹频现:良渚玉器鸟立高台图符2022-12-07
- 紧贴时代脉搏 把握时代主流 铸就文艺精品2022-12-02
-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申遗2022-12-02
-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2022-11-30
- “艺海拾遗”系列非遗展演活动:精准对接需2022-11-29
- 用全新方式讲述国潮文化——河南卫视“剧2022-11-29
- 历经千百年,今朝更耐看:齐鲁大地推动非遗保护2022-11-29
- 时代交响—全国优秀乐团邀请展演:展现当代海202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