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古曲新韵”秦腔艺术推动“双创”融合发展
2022-10-20 15:30: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陕西:“古曲新韵”秦腔艺术推动“双创”融合发展,面对国有戏曲院团持续减少、戏曲人才面临断档的问题,秦腔委培班、秦腔青年实验剧团的成立,为秦腔人才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和表演舞台。
“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一名长期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文化战线工作者,陕西西安易俗社党支部书记、社长惠敏莉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后激动地表示,一定会踔厉奋发、砥砺前行,一心一意跟党走,把文艺理想融入文艺事业,担负起文艺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
音像录制、准备演出、排练新戏……党的二十大开幕前,作为“梅花奖”得主的惠敏莉还一直在为秦腔新戏的创排和演出忙碌着。“秦腔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惠敏莉说,在新时代,古老的秦腔艺术正在通过多种方式亲近群众,焕发出新的活力。
如今,秦腔不仅可以在戏台上实时观看,也能在电影院里戴着3D眼镜随时欣赏。1960年,《三滴血》被西安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成为我国首部秦腔黑白电影。2022年,《三滴血》3D版秦腔电影进入影院,从戏曲舞台到黑白电影再到3D电影,秦腔艺术在发展中不断与时俱进,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所在的西安易俗社距今已有11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个集戏曲教育、编、导为一体的新型艺术团体。”惠敏莉介绍,2021年9月,全国首个以秦腔艺术为核心的文化街区——易俗社文化街区正式开放,街区集“馆、展、演、旅游、体验互动”于一体,成为展示秦腔文化的新窗口,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接触秦腔、爱上秦腔。
在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白蛇传》舞台上,平均年龄17岁的演员们展现着新生代的秦腔力量。面对国有戏曲院团持续减少、戏曲人才面临断档的问题,秦腔委培班、秦腔青年实验剧团的成立,为秦腔人才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和表演舞台。
今年1月1日,《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正式实施,成为全国首个省级层面戏曲类地方性法规,对秦腔的保护传承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体现黄河儿女民族气节的《柳河湾的新娘》,展现盛唐文化的《李白长安行》,歌颂伟大建党精神、革命精神的《党的女儿》,展现劳模精神、助力脱贫攻坚的《劳模刘西有》,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滚烫的年华》……“秦腔艺术在党的领导下始终与时代同步,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与人民在一起。”作为基层文化战线的一员,惠敏莉表示,将始终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持之以恒发掘独特的文化资源,同秦腔艺术家们一起努力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努力做到“古调新弹”,弹好时代的节奏,弹响时代的强音。(光明日报 记者李洁、张哲浩)
“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一名长期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文化战线工作者,陕西西安易俗社党支部书记、社长惠敏莉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后激动地表示,一定会踔厉奋发、砥砺前行,一心一意跟党走,把文艺理想融入文艺事业,担负起文艺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
音像录制、准备演出、排练新戏……党的二十大开幕前,作为“梅花奖”得主的惠敏莉还一直在为秦腔新戏的创排和演出忙碌着。“秦腔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惠敏莉说,在新时代,古老的秦腔艺术正在通过多种方式亲近群众,焕发出新的活力。
如今,秦腔不仅可以在戏台上实时观看,也能在电影院里戴着3D眼镜随时欣赏。1960年,《三滴血》被西安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成为我国首部秦腔黑白电影。2022年,《三滴血》3D版秦腔电影进入影院,从戏曲舞台到黑白电影再到3D电影,秦腔艺术在发展中不断与时俱进,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所在的西安易俗社距今已有11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个集戏曲教育、编、导为一体的新型艺术团体。”惠敏莉介绍,2021年9月,全国首个以秦腔艺术为核心的文化街区——易俗社文化街区正式开放,街区集“馆、展、演、旅游、体验互动”于一体,成为展示秦腔文化的新窗口,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接触秦腔、爱上秦腔。
在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白蛇传》舞台上,平均年龄17岁的演员们展现着新生代的秦腔力量。面对国有戏曲院团持续减少、戏曲人才面临断档的问题,秦腔委培班、秦腔青年实验剧团的成立,为秦腔人才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和表演舞台。
今年1月1日,《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正式实施,成为全国首个省级层面戏曲类地方性法规,对秦腔的保护传承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体现黄河儿女民族气节的《柳河湾的新娘》,展现盛唐文化的《李白长安行》,歌颂伟大建党精神、革命精神的《党的女儿》,展现劳模精神、助力脱贫攻坚的《劳模刘西有》,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滚烫的年华》……“秦腔艺术在党的领导下始终与时代同步,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与人民在一起。”作为基层文化战线的一员,惠敏莉表示,将始终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持之以恒发掘独特的文化资源,同秦腔艺术家们一起努力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努力做到“古调新弹”,弹好时代的节奏,弹响时代的强音。(光明日报 记者李洁、张哲浩)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文交所资讯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 深入挖掘和丰富大运河文化内涵 让大运河文2022-12-07
- 以恰当创意提供差异化精神体验 唤起对美的2022-12-07
- 良渚遗址玉器鸟纹频现:良渚玉器鸟立高台图符2022-12-07
- 紧贴时代脉搏 把握时代主流 铸就文艺精品2022-12-02
-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申遗2022-12-02
-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2022-11-30
- “艺海拾遗”系列非遗展演活动:精准对接需2022-11-29
- 用全新方式讲述国潮文化——河南卫视“剧2022-11-29
- 历经千百年,今朝更耐看:齐鲁大地推动非遗保护2022-11-29
- 时代交响—全国优秀乐团邀请展演:展现当代海202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