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戏看北京·2022第六届老舍戏剧节:让戏剧流淌在城市每一个角落
2022-10-11 10:12:10 来源:中国文化报
大戏看北京·2022第六届老舍戏剧节:让戏剧流淌在城市每一个角落,第六届老舍戏剧节共安排了50余场戏剧文化活动,为大众普及戏剧知识,推广戏剧文化,推进全民美育建设。
“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
舞台剧《俗世奇人》海报 老舍戏剧节供图近日,在北京保利剧院,由冯骥才同名短篇小说集改编的舞台剧《俗世奇人》正式拉开了大戏看北京·2022第六届老舍戏剧节的帷幕。在之后的4个月内,陆续有20余场演出、50余场活动在以北京中轴线为核心的各大小剧场、演艺新空间、旅游景点、会馆、街区及社区陆续展开,让戏剧流淌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建立良好戏剧生态
老舍戏剧节创办于2017年。自创立之初起,戏剧节立足北京,辐射京津冀,以北京丰富的戏剧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掘利用北京现有演艺空间,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建立了良好的戏剧生态。据统计,5年来,老舍戏剧节已展演剧目上百部,演出150余场,举办论坛及活动60余场,吸引10余万名观众走进剧院,传播覆盖超500万人次,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作出了贡献。
第六届老舍戏剧节由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管理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今年,老舍戏剧节不仅被纳入北京市“大戏看北京”重点项目,同时也是第十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重点项目,以丰富的文化惠民活动,助力文化消费的提升。
呼唤戏剧文学精神
自创立以来,老舍戏剧节始终以“呼唤戏剧文学精神”为己任,关注民众情感,讲好北京故事。“在剧目甄选上,老舍戏剧节一直以文学为核,本届戏剧节展演剧目名单更是以‘大戏、好戏、首演戏’为标准。”据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郭盛惠介绍,在此标准之上,本届戏剧节共有20余部剧目,分文学佳作、梨园百花、国际视野、后浪新声和校园涟漪5个单元进行展演。
在文学佳作单元,除开幕大戏《俗世奇人》外,还汇集了改编自作家莫言同名小说的话剧《红高粱家族》、毓钺与陈佩斯继《戏台》之后二度合作的话剧《惊梦》、改编自东野圭吾小说的《虚像的道化师》。根据俄罗斯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原著改编的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将作为本届老舍戏剧节闭幕大戏亮相。
与前三届老舍戏剧节以话剧作品为主体不同,从第四届开始,老舍戏剧节逐渐引进了音乐剧、戏曲、舞剧等类型的舞台作品,进而提升了戏剧节的综合性。第六届老舍戏剧节特别增设了梨园百花单元。“我们在和舒济(老舍的女儿)先生梳理老舍先生作品的时候发现,老舍先生的作品涉猎很广,曲剧、京剧、地方戏曲都有相关的创作,于是,我们策划了这个单元。”郭盛惠介绍,在这一单元中,北京曲剧团将重点推出改编自老舍同名小说的北京曲剧《我这一辈子》。
在第三届的基础上,今年戏剧节的后浪新声、校园涟漪板块进行了升级。“今年,我们将通过线上演播持续推动新人新作。下一步,我们还将通过与行业机构的合作,从剧本孵化、剧目创制等戏剧制作链条持续助力年轻戏剧人才的培养和挖掘。希望能够推动更多年轻人更快地成长,也为戏剧节积蓄更多后备力量。”郭盛惠说。
大力推广戏剧文化
历届老舍戏剧节的专业论坛所阐发的观点,往往都成为整个行业的风向标。今年老舍戏剧节期间共计举办3场大型主题论坛,与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IATC)中国分会合作的“文学作品改编舞台剧的观察与思考”论坛;与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共同举办的“新时代的戏剧观”论坛,将通过开放式座谈研讨方式,深入探讨文学和戏剧、文学作品和舞台呈现的关系。其中,“老舍笔下的西城”论坛将首次聚焦老舍作品里的西城,讲述老舍与西城的不解之缘,重温彼时的西城人与事。
此外,第六届老舍戏剧节共安排了50余场戏剧文化活动,为大众普及戏剧知识,推广戏剧文化,推进全民美育建设。其中,主创分享会将邀请作家、编剧、行业专家等进行创作分享,以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剧场,感受戏剧魅力;剧目导赏主要围绕高清放映剧目开展导赏,将联合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在剧目放映前为受众解读放映剧目背景及亮点等。
据悉,第六届老舍戏剧节闭幕盛典暨戏剧之夜计划于12月中旬在老舍戏剧节的出发地——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举行。作为戏剧节收官大作,将邀请戏剧及文学大家齐聚一堂,畅谈戏剧与文学、戏剧与人生、戏剧与文化振兴,通过致敬文学、致敬戏剧、致敬未来,提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戏剧行业信心,共同展望戏剧事业美好未来。
“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
舞台剧《俗世奇人》海报 老舍戏剧节供图
建立良好戏剧生态
老舍戏剧节创办于2017年。自创立之初起,戏剧节立足北京,辐射京津冀,以北京丰富的戏剧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掘利用北京现有演艺空间,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建立了良好的戏剧生态。据统计,5年来,老舍戏剧节已展演剧目上百部,演出150余场,举办论坛及活动60余场,吸引10余万名观众走进剧院,传播覆盖超500万人次,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作出了贡献。
第六届老舍戏剧节由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管理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今年,老舍戏剧节不仅被纳入北京市“大戏看北京”重点项目,同时也是第十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重点项目,以丰富的文化惠民活动,助力文化消费的提升。
呼唤戏剧文学精神
自创立以来,老舍戏剧节始终以“呼唤戏剧文学精神”为己任,关注民众情感,讲好北京故事。“在剧目甄选上,老舍戏剧节一直以文学为核,本届戏剧节展演剧目名单更是以‘大戏、好戏、首演戏’为标准。”据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郭盛惠介绍,在此标准之上,本届戏剧节共有20余部剧目,分文学佳作、梨园百花、国际视野、后浪新声和校园涟漪5个单元进行展演。
在文学佳作单元,除开幕大戏《俗世奇人》外,还汇集了改编自作家莫言同名小说的话剧《红高粱家族》、毓钺与陈佩斯继《戏台》之后二度合作的话剧《惊梦》、改编自东野圭吾小说的《虚像的道化师》。根据俄罗斯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原著改编的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将作为本届老舍戏剧节闭幕大戏亮相。
与前三届老舍戏剧节以话剧作品为主体不同,从第四届开始,老舍戏剧节逐渐引进了音乐剧、戏曲、舞剧等类型的舞台作品,进而提升了戏剧节的综合性。第六届老舍戏剧节特别增设了梨园百花单元。“我们在和舒济(老舍的女儿)先生梳理老舍先生作品的时候发现,老舍先生的作品涉猎很广,曲剧、京剧、地方戏曲都有相关的创作,于是,我们策划了这个单元。”郭盛惠介绍,在这一单元中,北京曲剧团将重点推出改编自老舍同名小说的北京曲剧《我这一辈子》。
在第三届的基础上,今年戏剧节的后浪新声、校园涟漪板块进行了升级。“今年,我们将通过线上演播持续推动新人新作。下一步,我们还将通过与行业机构的合作,从剧本孵化、剧目创制等戏剧制作链条持续助力年轻戏剧人才的培养和挖掘。希望能够推动更多年轻人更快地成长,也为戏剧节积蓄更多后备力量。”郭盛惠说。
大力推广戏剧文化
历届老舍戏剧节的专业论坛所阐发的观点,往往都成为整个行业的风向标。今年老舍戏剧节期间共计举办3场大型主题论坛,与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IATC)中国分会合作的“文学作品改编舞台剧的观察与思考”论坛;与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共同举办的“新时代的戏剧观”论坛,将通过开放式座谈研讨方式,深入探讨文学和戏剧、文学作品和舞台呈现的关系。其中,“老舍笔下的西城”论坛将首次聚焦老舍作品里的西城,讲述老舍与西城的不解之缘,重温彼时的西城人与事。
此外,第六届老舍戏剧节共安排了50余场戏剧文化活动,为大众普及戏剧知识,推广戏剧文化,推进全民美育建设。其中,主创分享会将邀请作家、编剧、行业专家等进行创作分享,以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剧场,感受戏剧魅力;剧目导赏主要围绕高清放映剧目开展导赏,将联合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在剧目放映前为受众解读放映剧目背景及亮点等。
据悉,第六届老舍戏剧节闭幕盛典暨戏剧之夜计划于12月中旬在老舍戏剧节的出发地——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举行。作为戏剧节收官大作,将邀请戏剧及文学大家齐聚一堂,畅谈戏剧与文学、戏剧与人生、戏剧与文化振兴,通过致敬文学、致敬戏剧、致敬未来,提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戏剧行业信心,共同展望戏剧事业美好未来。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文交所资讯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 深入挖掘和丰富大运河文化内涵 让大运河文2022-12-07
- 以恰当创意提供差异化精神体验 唤起对美的2022-12-07
- 良渚遗址玉器鸟纹频现:良渚玉器鸟立高台图符2022-12-07
- 紧贴时代脉搏 把握时代主流 铸就文艺精品2022-12-02
-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申遗2022-12-02
-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2022-11-30
- “艺海拾遗”系列非遗展演活动:精准对接需2022-11-29
- 用全新方式讲述国潮文化——河南卫视“剧2022-11-29
- 历经千百年,今朝更耐看:齐鲁大地推动非遗保护2022-11-29
- 时代交响—全国优秀乐团邀请展演:展现当代海202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