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国 十年跨越
2022-08-12 11:36:29 来源:人民网
近十年来,我国创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近十年来,我国创新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近十年来,我国创新发展成果喷涌而出。
中国人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奋斗者”号深潜万米海底……探索未知,太空和深海留下越来越多的“中国足迹”;
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直接人工合成淀粉,“中国天眼”发现持续活跃的重复快速射电暴……“从0到1”,原创突破持续为科技创新提供源头活水;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闪耀第三代自主核电技术,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不懈攻关,自主创新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揭榜挂帅”不问英雄出处,人才评价体系不断优化……破立并举,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释放创新潜能、激发创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这是创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十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神州大地落地生根、硕果累累;
这是创新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的十年,科技自立自强交出精彩答卷、科技战略支撑能力不断提升;
这是创新发展成果喷涌而出的十年,科技创新推动中国经济这艘巨轮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破浪前行。
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今年7月,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这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的一个缩影。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中国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有力回应着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课题。
这十年,是我国科技进步最大、科技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
看科技大势,跨越发展。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第三十四位上升到2021年第十二位。
看科技投入,力度十足。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基础研究经费增至十年前的3.4倍。
看科技产出,量质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高被引论文数居世界前列,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居全球首位,“人造太阳”、上海光源等一批大国重器为开展世界级研究夯实基础。
看科技潜力,未来可期。中国特色的国家实验室体系加快构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国家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持续提升,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成长壮大,构建起一支成体系、担使命的战略科技力量,国家创新体系更加高效顺畅。
蹚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形成了一个坚持“四个面向”、全方位支撑发展和保障安全的科技创新整体布局;打造了一条加强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创新活动的科技创新全链条……这十年,见证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足迹。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高质量发展安上新引擎,发展新动能源源不断注入
日前,我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大型客机6架试飞机圆满完成全部试飞任务。C919的起飞,不单是一架飞机的起飞,更是一个民族大飞机梦的腾飞。
国产大客机稳步迈向全球航空市场;先进核能技术领域完成从跟跑到领跑世界的飞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高质量发展安上新引擎,发展新动能源源不断注入。
发展的质量更高了。
大兴机场“凤凰展翅”,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复兴号高铁纵横驰骋,特高压输电工程跨越千山万水……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技术加快突破,有力推动制造业升级发展;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新型显示、先进储能等产业规模跃居世界前列。十年来,我国以关键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攀升,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更深、更高效。
发展的赛道更多了。
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量子通信等新兴技术加快应用,培育了智能终端、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产品、新业态;移动支付、在线购物等新技术新模式让人们切身体验着“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幸福感……十年来,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开辟,更多增长新动能不断发掘。
发展的活力更足了。
高新技术企业数从4.9万家增加到33万家,2021年683家企业进入全球企业研发投入2500强;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跻身全球科技创新集群前十,173家高新区聚集了全国1/3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十年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高技术产业体量更大、质量更优、基础更牢。
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
组织全国力量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为疾病防治、公共卫生提供科技保障;深海油气、页岩气等勘探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不断取得新进展;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达到95%以上,粮食单产由亩产357公斤提高到2021年的亩产387公斤……十年来,支撑人民生命健康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科技创新成为重要抓手。
如大潮奔涌,如细雨润泽,创新要素正流淌在每一寸生机勃勃的中国大地上。
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科技自立自强必将交出更为精彩的答卷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自立自强提供越来越强的战略支撑能力。
活力四射、动力充沛、潜力十足,创新中国以自信自强面对世界。
创新的自信更为坚定——
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编制2021—2035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制定“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指导思想、战略部署、重大行动的完整体系,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劲牵引。
“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天问一号”开启火星之旅,北京冬奥会在奥运历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十年来,自主创新引擎轰鸣,喷涌出一项项振奋人心的成就,折射出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飞速提升。
创新的底蕴更加厚实——
从顶层设计绘制改革战略蓝图,到细微处解决科研人员的烦心事……一系列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一项项重大举措密集出台实施,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叩问苍穹,中国航天人35岁以下的科研人员占80%,是一支名副其实的“青年队”;强化智力供给,中科院科研团队累计向社会转化了约11万项科技成果……十年来,科技创新人才结构和质量不断优化,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涌现,研发人员总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
创新的领域更加辽阔——
今年3月,中粮旗下中粮工科武汉事业部收到来自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的感谢信。来信感谢中粮工科资深技术专家谢健对“南南合作”工作的大力支持,对巩固中非水稻价值链合作作出的突出贡献。
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等大科学计划……十年来,中国坚持开放创新,在全球创新版图中,既是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贡献者。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阔步向前,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将交出更为精彩的答卷!
中国人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奋斗者”号深潜万米海底……探索未知,太空和深海留下越来越多的“中国足迹”;
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直接人工合成淀粉,“中国天眼”发现持续活跃的重复快速射电暴……“从0到1”,原创突破持续为科技创新提供源头活水;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闪耀第三代自主核电技术,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不懈攻关,自主创新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揭榜挂帅”不问英雄出处,人才评价体系不断优化……破立并举,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释放创新潜能、激发创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这是创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十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神州大地落地生根、硕果累累;
这是创新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的十年,科技自立自强交出精彩答卷、科技战略支撑能力不断提升;
这是创新发展成果喷涌而出的十年,科技创新推动中国经济这艘巨轮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破浪前行。
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今年7月,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这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的一个缩影。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中国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有力回应着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课题。
这十年,是我国科技进步最大、科技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
看科技大势,跨越发展。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第三十四位上升到2021年第十二位。
看科技投入,力度十足。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基础研究经费增至十年前的3.4倍。
看科技产出,量质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高被引论文数居世界前列,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居全球首位,“人造太阳”、上海光源等一批大国重器为开展世界级研究夯实基础。
看科技潜力,未来可期。中国特色的国家实验室体系加快构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国家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持续提升,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成长壮大,构建起一支成体系、担使命的战略科技力量,国家创新体系更加高效顺畅。
蹚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形成了一个坚持“四个面向”、全方位支撑发展和保障安全的科技创新整体布局;打造了一条加强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创新活动的科技创新全链条……这十年,见证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足迹。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高质量发展安上新引擎,发展新动能源源不断注入
日前,我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大型客机6架试飞机圆满完成全部试飞任务。C919的起飞,不单是一架飞机的起飞,更是一个民族大飞机梦的腾飞。
国产大客机稳步迈向全球航空市场;先进核能技术领域完成从跟跑到领跑世界的飞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高质量发展安上新引擎,发展新动能源源不断注入。
发展的质量更高了。
大兴机场“凤凰展翅”,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复兴号高铁纵横驰骋,特高压输电工程跨越千山万水……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技术加快突破,有力推动制造业升级发展;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新型显示、先进储能等产业规模跃居世界前列。十年来,我国以关键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攀升,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更深、更高效。
发展的赛道更多了。
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量子通信等新兴技术加快应用,培育了智能终端、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产品、新业态;移动支付、在线购物等新技术新模式让人们切身体验着“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幸福感……十年来,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开辟,更多增长新动能不断发掘。
发展的活力更足了。
高新技术企业数从4.9万家增加到33万家,2021年683家企业进入全球企业研发投入2500强;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跻身全球科技创新集群前十,173家高新区聚集了全国1/3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十年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高技术产业体量更大、质量更优、基础更牢。
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
组织全国力量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为疾病防治、公共卫生提供科技保障;深海油气、页岩气等勘探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不断取得新进展;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达到95%以上,粮食单产由亩产357公斤提高到2021年的亩产387公斤……十年来,支撑人民生命健康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科技创新成为重要抓手。
如大潮奔涌,如细雨润泽,创新要素正流淌在每一寸生机勃勃的中国大地上。
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科技自立自强必将交出更为精彩的答卷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自立自强提供越来越强的战略支撑能力。
活力四射、动力充沛、潜力十足,创新中国以自信自强面对世界。
创新的自信更为坚定——
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编制2021—2035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制定“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指导思想、战略部署、重大行动的完整体系,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劲牵引。
“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天问一号”开启火星之旅,北京冬奥会在奥运历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十年来,自主创新引擎轰鸣,喷涌出一项项振奋人心的成就,折射出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飞速提升。
创新的底蕴更加厚实——
从顶层设计绘制改革战略蓝图,到细微处解决科研人员的烦心事……一系列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一项项重大举措密集出台实施,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叩问苍穹,中国航天人35岁以下的科研人员占80%,是一支名副其实的“青年队”;强化智力供给,中科院科研团队累计向社会转化了约11万项科技成果……十年来,科技创新人才结构和质量不断优化,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涌现,研发人员总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
创新的领域更加辽阔——
今年3月,中粮旗下中粮工科武汉事业部收到来自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的感谢信。来信感谢中粮工科资深技术专家谢健对“南南合作”工作的大力支持,对巩固中非水稻价值链合作作出的突出贡献。
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等大科学计划……十年来,中国坚持开放创新,在全球创新版图中,既是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贡献者。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阔步向前,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将交出更为精彩的答卷!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文交所资讯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 世界最大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SKA开始施工 探2022-12-08
- 内蒙古鄂尔多斯: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赛道上2022-12-08
- 菜篮子”产品总量充足 价格大幅上涨可能性2022-12-07
- 智慧商圈 智慧商店建设推动消费场景不断创2022-12-07
- 上汽集团准确把握海外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于2022-12-07
- 南凭高铁南宁至崇左段的建成通车 便利沿线2022-12-07
- 江西南昌:采取“一点一策”的方式精准治堵 2022-12-07
- 保护臭氧层30年成效显著2022-12-07
-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实现高质量发展2022-12-07
- 四川外贸企业开展经贸促进活动 掌握行业动202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