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实现量增长和质提升 奋力谱写制造强国建设新篇章
2022-11-17 08:35:41 来源:环球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迈上新征程,我国将奋力谱写制造强国建设新篇章。
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万亿元,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蛟龙”潜海、“双龙”探极、“嫦娥”揽月、“北斗”组网,大国重器亮点纷呈……十年来,我国制造业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显著提升,综合实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迈上新台阶。
制造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在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激光电视显示屏生产线每天都处在满负荷生产状态。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吴庆富指着一块智能投影光学屏说,“你看它非常薄,可以贴在墙上也可以卷曲,在明亮光线下也正常显示出液晶电视般的画面效果。”
手握激光电视显示屏核心技术,菲斯特科技成为长虹、海信等电视企业的重要供应商。“今年1至10月,企业营收保持着两位数增长,产品销量再创新高。”吴庆富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企业新厂区建设正式开工,建成后预计未来三年内实现200万片产能。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国家统计局11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10月,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
“制造业平稳增长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也充分展现出我国制造业规模大、体系全、韧性强的优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付保宗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十年来,我国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努力保持制造业平稳增长,推动制造业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
——规模优势不断巩固。十年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近30%,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
——供给体系质量大幅提升。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智能手机、智能电视、节能冰箱、全自动洗衣机、变频空调、汽车等中高端产品走进寻常百姓家。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2021年分别达到55.3%和74.7%,分别比2012年提高30.7和25.9个百分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更加完整,综合实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迈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王伟说。
中国制造加快迈向中国创造
11月14日,在三峡新能源山东昌邑柳疃50兆瓦风电项目现场,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徐工2600吨”全地面起重机缓缓吊起171吨的风机部件,首次完成陆上最大风力发电机组的安装。
“我们围绕千吨级以上全地面起重机开展自主研发攻关,每两年就有一款吊载能力最强的轮式起重机产品下线。”徐工集团技术专家李长青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2600吨全地面起重机能够覆盖全国90%以上的风机吊装,为“十四五”期间风电装机目标的实现,持续输出大国重器之力。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装备投入使用,是我国产业科技创新水平和能力迈上新台阶的生动注脚。
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行业骨干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初步构建多层次、网络化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环境,提升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一系列举措持续落实落细,推动制造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从创新投入看,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0.85%增加到2021年的1.54%,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达到10.3%。从创新成果看,2021年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2.4%。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任爱光说,将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紧扣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体系化提升产业链创新能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完善制造业创新网络,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做大做强一批新兴产业,形成新的优势制造能力。
全面夯实实体经济基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作出重要部署。
把握总目标、总方向、总要求,相关部门积极拿出具体方案,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组建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等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将加强督促创新中心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行业服务能力,为制造业关键领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促进消费品行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统筹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推进智能制造,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健全绿色制造体系……系列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将进一步细化完善。
“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离不开更强的创新能力、更高的创新效率。”付保宗表示,面向未来,一系列部署举措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将进一步加快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扎实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不断夯实实体经济根基,为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供更强大的支撑。
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万亿元,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蛟龙”潜海、“双龙”探极、“嫦娥”揽月、“北斗”组网,大国重器亮点纷呈……十年来,我国制造业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显著提升,综合实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迈上新台阶。
制造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在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激光电视显示屏生产线每天都处在满负荷生产状态。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吴庆富指着一块智能投影光学屏说,“你看它非常薄,可以贴在墙上也可以卷曲,在明亮光线下也正常显示出液晶电视般的画面效果。”
手握激光电视显示屏核心技术,菲斯特科技成为长虹、海信等电视企业的重要供应商。“今年1至10月,企业营收保持着两位数增长,产品销量再创新高。”吴庆富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企业新厂区建设正式开工,建成后预计未来三年内实现200万片产能。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国家统计局11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10月,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
“制造业平稳增长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也充分展现出我国制造业规模大、体系全、韧性强的优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付保宗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十年来,我国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努力保持制造业平稳增长,推动制造业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
——规模优势不断巩固。十年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近30%,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
——供给体系质量大幅提升。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智能手机、智能电视、节能冰箱、全自动洗衣机、变频空调、汽车等中高端产品走进寻常百姓家。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2021年分别达到55.3%和74.7%,分别比2012年提高30.7和25.9个百分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更加完整,综合实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迈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王伟说。
中国制造加快迈向中国创造
11月14日,在三峡新能源山东昌邑柳疃50兆瓦风电项目现场,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徐工2600吨”全地面起重机缓缓吊起171吨的风机部件,首次完成陆上最大风力发电机组的安装。
“我们围绕千吨级以上全地面起重机开展自主研发攻关,每两年就有一款吊载能力最强的轮式起重机产品下线。”徐工集团技术专家李长青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2600吨全地面起重机能够覆盖全国90%以上的风机吊装,为“十四五”期间风电装机目标的实现,持续输出大国重器之力。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装备投入使用,是我国产业科技创新水平和能力迈上新台阶的生动注脚。
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行业骨干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初步构建多层次、网络化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环境,提升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一系列举措持续落实落细,推动制造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从创新投入看,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0.85%增加到2021年的1.54%,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达到10.3%。从创新成果看,2021年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2.4%。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任爱光说,将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紧扣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体系化提升产业链创新能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完善制造业创新网络,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做大做强一批新兴产业,形成新的优势制造能力。
全面夯实实体经济基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作出重要部署。
把握总目标、总方向、总要求,相关部门积极拿出具体方案,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组建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等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将加强督促创新中心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行业服务能力,为制造业关键领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促进消费品行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统筹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推进智能制造,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健全绿色制造体系……系列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将进一步细化完善。
“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离不开更强的创新能力、更高的创新效率。”付保宗表示,面向未来,一系列部署举措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将进一步加快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扎实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不断夯实实体经济根基,为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供更强大的支撑。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文交所资讯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 世界最大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SKA开始施工 探2022-12-08
- 内蒙古鄂尔多斯: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赛道上2022-12-08
- 菜篮子”产品总量充足 价格大幅上涨可能性2022-12-07
- 智慧商圈 智慧商店建设推动消费场景不断创2022-12-07
- 上汽集团准确把握海外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于2022-12-07
- 南凭高铁南宁至崇左段的建成通车 便利沿线2022-12-07
- 江西南昌:采取“一点一策”的方式精准治堵 2022-12-07
- 保护臭氧层30年成效显著2022-12-07
-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实现高质量发展2022-12-07
- 四川外贸企业开展经贸促进活动 掌握行业动202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