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社会聚焦

我发现了新细菌,可以将它命名为王心凌菌吗?

2022-10-03 20:54:07  来源:新浪科技综合

 

我发现了新细菌,可以命名为王心凌菌吗?

       就算没有专业知识,我们也很容易根据外观,给肉眼可见的动物、植物起名字,比如小红花、大橘猫等等。
 

  可是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啊!它们肉眼不可见,特征也没有动植物那么明显,要怎么给它们起名呢?难道就像笑话里说的,用心上人的名字来命名新发现的细菌?
 

  要有姓,还要有名
 

  如果你不认识下面这位朋友,管它叫“长毛黑猪”也行。
 

  其实叫卷毛野猪丨wikimedia commons/ Magalhães
 

  下面这丛植物,我们不妨叫它“大管子草”。
 

  其实是山地瓶子草丨wikimedia commons/ NoahElhardt
 

  

  刚才说的长毛黑猪、大管子草,是随口起的诨名,但在正式场合,咱们是要用学名、大名的。
 

  一个物种的学名都是用拉丁文写的,并由两部分构成:前半部分是属名,相当于人的姓氏,一个姓就是一个家族的;后半部分是种名,相当于人的名,用来标明个体的。
 

  为了更有趣地解释这个事儿,我们还画过一期漫画。

  理论上来说,如果某位学者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菌/真菌,只要不与现有的菌名重复,不会引起歧义,不违背法律道德及公序良俗,基本上想起什么名就可以起什么名,命名权属于首先报道的学者
 

  想想还有点爽。

 

  起名法则一:看脸
 

  根据外形命名,是最常见的一种命名方式了,非常直观!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学名叫Staphylococcus aureus。它“姓”的一大串拉丁文,意思是“成串的葡萄”和“圆形的果实”。你看它是不是跟葡萄一样圆圆的
 


  图丨CDC
 

  而它的“名”,意思是“金黄色的”。上面的照片经过染色了,在培养皿中的它实际上是金灿灿的
 

  图丨wikimedia commons
 

  《工作细胞》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丨《工作细胞》
 

  这个命名方式,就好像身高一米九的男生真的叫“高男人”一样直白。
 

  它们也属于这类
 

  溶血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该菌在含有血液成分的培养基上可使菌落周围出现溶血圈。
 

  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菌落外观粗糙,酷似凝固的蜡滴,常引起食物中毒。
 

  镰刀菌属Fusarium spp。):这类真菌其孢子呈新月形,酷似镰刀,可引起植物病害,也会感染人或动物。

 

  起名法则二:查户口
 

  我们辨别一个人的身份,常常会用到地名,北京人、亚洲人、地球人。这套方法在微生物上也可以用:看看它是哪儿的菌
 

  2001年,香港大学医学院首次报道了一种全新的致病细菌。该菌分离于一名因高烧和呼吸短促入院的肝硬化患者的血液和胸腔脓液之中[7]。因其在香港地区被首次分离出来,所以该菌被命名为香港海鸥型菌Laribacter hongkongensis)。
 

  有些细菌的“户口所在地”更别致一点,比如,大肠杆菌,户口所在地:大肠
 

  放大10000倍的大肠杆菌丨wikimedia commons/ Eric Erbe
 

  大肠杆菌的正式名称是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值得一提的是,“埃希”来自于人名
 

  1885年,德国医生西奥多·埃舍里希(Theodor Escherich)在粪便中分离到了该菌。为了纪念埃舍里希医生的伟大发现,在1919年,该菌正式地被冠以“Escherichia”之名[6]。
 

  它们也属于这类
 

  圣乔治教堂诺卡菌(Nocardia cyriacigeorgica):在该教堂的壁画上首次分离到了该细菌,由于教堂位于德国的一个名为盖尔森基兴的小镇上,所以该菌有时也被翻译为盖尔森基兴诺卡菌。
 

  长野雷夫松氏菌Leifsonia shinshuensis):“Shinshu”指的是日本信州,是长野县(Nagano)的旧名,该菌在此地首次被发现。
 

  南海芽胞杆菌Bacillus nanhaiensis):2011年首次由我国学者在位于南海水域采集的牡蛎中分离出来,后来该菌更名为“南海幻芽胞杆菌”(Fictibacillus nanhaiensis)。

 

  起名法则三:以“罪”起名
 

  我国的小朋友都要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其中的“白”指的是一度杀人如麻的疾病——白喉。这种病会可引发心肌炎或全身中毒,多数患者的咽喉部会出现灰白色的一层膜状物,所以这种病叫做“白喉”。
 

  白喉患者的扁桃体附近长出了灰白色的膜状物丨wikimedia commons/Dileepunnikri
 

  而白喉的始作俑者是一种形似长棒的细菌,也就被叫做“白喉棒状杆菌”了
 

  它们也属于这类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狂犬病的病原体;除了感染人类,也可以感染犬、狼、猫等哺乳动物。
 

  鼠疫耶尔森氏菌Yersinia pestis):鼠疫(黑死病)的病原体;该菌可感染以鼠类为主的啮齿类动物,并借由鼠蚤传播给人类。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一种呈短项链状排列的球菌,多引起儿童及老人的肺炎。
 

  淋病奈瑟氏菌Neisseria gonorrhoeae):旧称淋球菌,可引起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俗称淋病。

 

  起名法则四:以人和机构命名
 

  用爱人名字(人名)给新发现细菌命名是真的,这是属于微生物学家的浪漫
 

  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学界为了表达对他的尊敬和纪念,1887年,人们真的就把一个全新的菌属(相当于一个大家族)命名为巴斯德菌属
 

  时至今日,巴斯德菌属“菌丁兴旺”,目前已包含31个种及4个亚种,其中不少都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这也与巴斯德的部分贡献(对狂犬病及炭疽病的研究)有暗合之处。也不知道巴斯德老爷子是高兴还是无语。
 

  巴斯德:我应该还是高兴的吧丨wikimedia commons/Paul Nadar
 

  以机构或团体的名字来命名微生物的例子也没问题
 

  2010年,一种名叫Yimella的细菌被发现了[5]。YIM是云南微生物研究所(Yunnan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的首字母缩写,也是这种细菌首次被发现和研究的地方。Yimella直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云南微生物研究所菌属”。有点记集体一等功的意思了。
 

  它们也属于这类
 

  福氏志贺菌Shigella flexneri):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之一。名字的前半部分纪念日本细菌学家K。 Shiga,而后半部分纪念美国细菌学家Simon Flexner。
 

  立克次体Rickettsia):斑疹伤寒及战壕热的病原体。美国青年科学家霍华德·泰勒·立克次(Howard Taylor Ricketts)在研究过程中不幸被其感染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纪念他的贡献与牺牲,后人用他的名字加以命名。
 

  军团菌Legionella):1976年美国费城召开退伍军人大会期间,部分参会老兵患上了肺炎,随后确认是由一种新的细菌引发,该细菌被命名为“军团菌”。

 

  起名法则五:翻翻神话故事
 

  有个菌属叫两面神菌属,特别霸气是吧?熟悉西方神话的朋友可能知道,罗马神话里有一位神祇,有前后两幅面孔:前脸望前,可见未来;后脸望后,可见过往。
 

  罗马神话中的两面神丨wikimedia commons/ Loudon dodd
 

  那两面神菌属的成员是不是也长得很有特点?不,它就是普普通通的小胶囊(杆菌)或小球(球菌)的样子。
 

  不过,该菌属大多数成员有一共同特点:能在不同的培养环境中,切换杆菌和球菌两种形态。这也可能是当初被如此命名的原因之一。
 

  它们也属于这类
 

  奇美拉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chimaera):“奇美拉”源自希腊神话中的怪兽,它有狮子之首、山羊之躯、巨蟒之尾。奇美拉分枝杆菌具有明显的混合性遗传学特征,由此得名。
 

  阿斯加德古菌Asgardarchaeota):有学者认为这类细菌可能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共同祖先,更sao的是,他们一口气将这类细菌中的成员分别命名为奥丁古菌(Odinarchaeota)、索尔古菌(Thorarchaeota)、洛基古菌(Lokiarchaeota)……愣是凑齐了北欧诸神全家福。顺便说一句,这些古菌尚未获得活体,笔者真心希望果壳的读者中有大咖出手阐明这一过程,并将其命名为“诸神的黄昏”(Ragnarok)。

 

 

  其实还存在很多其它的命名方式,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无论如何,微生物的命名是一个严肃的过程,短短的名字之中,既有血泪的教训,也有对自然的探究,更是我们人类智慧与勇气的不朽见证。 


 

  参考文献

  [1]Rosenbach FJ。 Microorganismen bei den Wund-Infections-Krankheiten des Menschen。 J.F。 Bergmann, Wiesbaden, 1884。

  [2]Shaw LN, Aish J, Davenport JE, et al。 Investigations into sigmaB-modulated regulatory pathways governing extracellular virulence determinant production in Staphylococcus aureus。 J Bacteriol。 2006;188(17):6070-6080。

  [3]Schleifer KH, Kloos WE。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taphylococci from human skin。 I。 Amended descriptions of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and 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 and descriptions of three new species: Staphylococcus cohnii, 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 and Staphylococcus xylosu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1975; 25:50-61。

  [4]Trevisan V。 Sul Micrococco della rabbia e sulla possiblità di riconoscere durante il periodo d‘incubazione, dall’esame del sangue della persona moricata, se ha contratta l‘infezione rabbica。 Rendiconti dell’Istituto Lombardo di Scienze e Lettere (Ser 2) 1887; 20:88-105。

  [5]Tang SK, Wu JY, Wang Y, et al。 Yimella lutea gen。 nov。, sp。 nov。, a novel actinobacterium of the family Dermacoccaceae。 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 2010;60(Pt 3):659-663。

  [6]Castellani A, Chalmers AJ。 Manual of Tropical Medicine, 3rd ed。 Williams Wood and Co。, New York, 1919。

  [7]Yuen K Y , Woo P C Y , Teng J L L , et al。 Laribacter hongkongensis gen。 nov。 sp。 nov。 A Novel Gram-Negative Bacterium Isolated from a Cirrhotic Patient with Bacteremia and Empyema[J]。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2001, 39(12):4227-4232。

  [8]Woo P, Lau S, Teng J, et al。 Association of Laribacter hongkongensis in community-acquired gastroenteritis with travel and eating fish: A multicentre case-control study[J]。 Lancet, 2004, 363(9425):1941-1947。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文交所资讯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Copyright © 2011-2022 www.caezx.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文交所资讯网 版权所有

邮箱:404873470@qq.com   联系电话: 0371-55337102   传真: 0371-55337102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1500199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未标注"本站原创"的新闻均来自网络,旨在服务网民传播信息,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