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武汉市汉阳区晴川阁,触摸民族精神源头
2022-09-17 12:40:25 来源:中国文化报
漫步武汉市汉阳区晴川阁,触摸民族精神源头,晴川阁最早为明嘉靖年间汉阳知府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宫(原为禹王庙)时所增建,现存晴川阁为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修,占地350平方米,其建筑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带墀头布瓦屋顶,屋脊微呈凹形曲线,中轴线两侧卷棚吊顶廊庑与宫室连通,形成长方形天井。
禹稷行宫 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供图大江大河皆有源头,民族精神亦是如此。
武汉大禹治水传说讲述的是尧舜禹部落联盟时代,长江、汉江流域特别是武汉段水患成灾,民不聊生,大禹率众在武汉疏江导汉,驯服了洪魔,使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的故事,表现了大禹爱民忧民、坚韧不拔、尊重自然、民族团结的精神。
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不仅展现了个体的历史功绩,而且给后世的华夏子孙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2021年,武汉大禹治水传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传说虽不能及,但走进博物馆,依然能触摸到历史厚重的文化质感。
在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武汉市晴川阁管理处),一步一景,都与大禹治水有关。晴川阁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北临汉水,东濒长江,是一处集文物古建与园林风景于一体的名胜古迹。除了晴川阁这座阁楼,这里还有禹稷行宫(创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本名大禹庙)、禹功矶(相传为大禹治水成功之处)以及禹碑亭、赑屃碑、朝宗亭等。
晴川阁最早为明嘉靖年间汉阳知府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宫(原为禹王庙)时所增建,名字取自崔颢《黄鹤楼》中的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晴川阁的历史虽然没有黄鹤楼、岳阳楼那样悠久,但独特的地理环境、别具一格的优美造型以及诸多文人名士的赞咏,令其拥有重要的地位和显赫声名,有“楚国晴川第一楼”之美誉。
现存晴川阁为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修,占地350平方米,其建筑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带墀头布瓦屋顶,屋脊微呈凹形曲线,中轴线两侧卷棚吊顶廊庑与宫室连通,形成长方形天井。其西侧有一个院落,院外建有一座六角攒尖顶禹碑亭。亭内立有毛会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所刻禹碑残片及摹刻的毛会建禹碑石刻。
凭楼廊的栏杆北望,但见汉水自西北迢迢而来,汇入长江,恰似阁分二水;向南望去,遥见南岳诸峰,层峦叠嶂,在重重浮云间时隐时现。确如清代诗人何人鹤在《晴川阁》中所云:“槛外分两汉,云中辨岳衡。”
武汉大禹治水传说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与其他大禹治水传说相通,但在故事内容上,其将传说中的人物与山川地物相融合,呈现出地域性强的特点。如功臣“龟”“蛇”二将最后化作武汉的龟山与蛇山;“禹青扔纱帽堵洪水”,纱帽化作武汉的纱帽山;“大禹贮粮米粮山”,用于囤粮的山被称为米粮山并沿用至今。
后来,武汉大禹治水传说又由核心故事逐渐衍生出后人与大禹治水相关的传说。如“忽必烈正名禹功矶”,讲述了元世祖忽必烈南巡时来到武昌蛇山,命令将长江对岸龟山突入江中的一块石矶复名为禹功矶,并在矶上建禹庙,“以寄禹功之思”;“总督寻宝镇水怪”,讲述了清代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寻宝时与被大禹镇在水底的水怪之间发生的争斗。
漫步晴川阁,看烟波浩渺、江流苍茫,探寻大禹治水的历史传说。几千年来,大禹治水一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图腾之一,对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禹稷行宫 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供图
武汉大禹治水传说讲述的是尧舜禹部落联盟时代,长江、汉江流域特别是武汉段水患成灾,民不聊生,大禹率众在武汉疏江导汉,驯服了洪魔,使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的故事,表现了大禹爱民忧民、坚韧不拔、尊重自然、民族团结的精神。
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不仅展现了个体的历史功绩,而且给后世的华夏子孙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2021年,武汉大禹治水传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传说虽不能及,但走进博物馆,依然能触摸到历史厚重的文化质感。
在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武汉市晴川阁管理处),一步一景,都与大禹治水有关。晴川阁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北临汉水,东濒长江,是一处集文物古建与园林风景于一体的名胜古迹。除了晴川阁这座阁楼,这里还有禹稷行宫(创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本名大禹庙)、禹功矶(相传为大禹治水成功之处)以及禹碑亭、赑屃碑、朝宗亭等。
晴川阁最早为明嘉靖年间汉阳知府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宫(原为禹王庙)时所增建,名字取自崔颢《黄鹤楼》中的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晴川阁的历史虽然没有黄鹤楼、岳阳楼那样悠久,但独特的地理环境、别具一格的优美造型以及诸多文人名士的赞咏,令其拥有重要的地位和显赫声名,有“楚国晴川第一楼”之美誉。
现存晴川阁为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修,占地350平方米,其建筑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带墀头布瓦屋顶,屋脊微呈凹形曲线,中轴线两侧卷棚吊顶廊庑与宫室连通,形成长方形天井。其西侧有一个院落,院外建有一座六角攒尖顶禹碑亭。亭内立有毛会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所刻禹碑残片及摹刻的毛会建禹碑石刻。
凭楼廊的栏杆北望,但见汉水自西北迢迢而来,汇入长江,恰似阁分二水;向南望去,遥见南岳诸峰,层峦叠嶂,在重重浮云间时隐时现。确如清代诗人何人鹤在《晴川阁》中所云:“槛外分两汉,云中辨岳衡。”
武汉大禹治水传说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与其他大禹治水传说相通,但在故事内容上,其将传说中的人物与山川地物相融合,呈现出地域性强的特点。如功臣“龟”“蛇”二将最后化作武汉的龟山与蛇山;“禹青扔纱帽堵洪水”,纱帽化作武汉的纱帽山;“大禹贮粮米粮山”,用于囤粮的山被称为米粮山并沿用至今。
后来,武汉大禹治水传说又由核心故事逐渐衍生出后人与大禹治水相关的传说。如“忽必烈正名禹功矶”,讲述了元世祖忽必烈南巡时来到武昌蛇山,命令将长江对岸龟山突入江中的一块石矶复名为禹功矶,并在矶上建禹庙,“以寄禹功之思”;“总督寻宝镇水怪”,讲述了清代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寻宝时与被大禹镇在水底的水怪之间发生的争斗。
漫步晴川阁,看烟波浩渺、江流苍茫,探寻大禹治水的历史传说。几千年来,大禹治水一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图腾之一,对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文交所资讯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 武汉恒钢物流园仓库起火无人员伤亡 火灾原2022-12-08
- 疫情防控新十条落地!未来一到两个月或将出现2022-12-08
- 第七批集采共计60个品种中选 平均降幅达48%2022-12-08
- 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已超过5亿人 驾驶技能2022-12-08
- 做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2022-12-08
- 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 取得显著2022-12-08
- 最忙乘组”在太空之旅中创造的高光时刻2022-12-08
- 予人方便变添堵!南京地铁口被大量共享单车堵2022-12-08
- 上门核酸检测悄然火起!郑州上门核酸检测最高2022-12-08
- 零容忍!江西南昌14岁初三女生遭校园霸凌被逼2022-12-08